查理曼運河:法蘭克帝國的基建半成品

公元8世紀末,查理曼的法蘭克帝國雄冠西歐,成爲自羅馬滅亡以來的首個真正強權。他們的軍隊走南闖北,在高盧、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地無往不利,直到萊茵河對岸的薩克森地區才碰上硬茬子。以至於讓高貴的武士走下乘馬,如包工頭般帶領民夫挖掘運河,從而確保後勤運輸通暢。

不過,這項野心勃勃的基建工程雖耗費巨大,卻從未等來徹底竣工的那一天。甚至很快就被人們所遺忘,成爲掩藏在密林中的一道人工遺蹟。

法蘭克帝國對薩克森的征服持續達30年

事實上,法蘭克帝國在薩克森的戰爭持續達30年時間。由於開化較晚,當地一直被信奉原始宗教的日耳曼部落佔據。除少數定居點外,餘下大部分地形都複雜且破碎,還缺乏道路網等基礎設施。對於堅持傳統生活方式的土著而言,這樣的古樸似乎並無多少不妥。但在心懷宏圖偉業的征服者看來,無疑是相當難搞的尷尬目標。解決之道則是不斷建造城堡、允許教會自由發展,以及用冊封貴族率遺民前往拓殖,方能將村落們逐個拿下。若非查理曼從先祖手中繼承到大筆遺產,根本沒可能發動如此吃力不討好的戰爭。

由於地形和後勤問題 法蘭克人在薩克森相當掙扎

然而,法蘭克人的戰線遠不止萊茵河一側。僅在運河工程開啓之際,帝國大軍就被分散至西方的弗里斯蘭和南方的意大利。不但要抽調走許多精銳兵源,還需要耗費巨大的後勤供給,可以留給薩克森前線的資源相當有限。即便如此,查理曼仍舊被御用專家說服,決心用一條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溝渠,打通整個萊茵河與多瑙河流域。

正在開挖運河的中世紀工人

公元793年秋季,堂堂西歐之王親臨蠻荒之地視察。此後的約10星期內,查理曼至少召集來6000名顧工,挖掘這條經縝密設計的運河。雖然只有2-3公里長,卻可以巧妙打通萊茵河的支流雷格尼茨河,以及多瑙河的支流美因河。介時,帝國海軍的艦隊將能往返於東西兩側,爲徹底征服薩克森提供助力。日後還可服務於中歐戰略,替攻打匈牙利盆地或巴爾幹半島的部隊運送物資。爲此,運河寬度至少維持在90+英尺,最深處也有20英尺。若再考慮到當地從未有過大規模開發,那麼工程的難度和耗費都可想而知。

只看平面地圖 查理曼運河的施工難度並不算大

根據現代學者估算:在爲期10周的勞動過程中,帝國必須每天爲工人們奉上1200-1500噸小麥、1000-1200頭馱牛,以及2000-3000只肉豬。否則就難以維持約4000卡路里的熱量消耗,進一步拉長工期、徒增綜合成本。

法蘭克帝國爲開鑿運河 必須提供大量畜力來支撐後勤

況且上述花銷不過是動員花銷的冰山一角。畢竟,這1500噸小麥至少要用30輛車馱運,也就是大約60頭公牛拉拽。若每頭公牛日均吃掉50磅飼料,那麼僅畜力成本就相當高昂。至於作爲主要肉食來源的豬,一樣要在半途中進行餵養或是關在欄內等待宰殺,又是一筆相當不菲的開銷。

維持基建工程的後勤難度 不亞於進行一場戰爭

此外,工地周圍需建設大量廚房,並配屬相應的屠夫、廚師、麪包師以及其他雜役。這個工作就需要用到有經驗伐木者。他們不僅需要提供炊事所需的柴禾,還必須爲運河工程本身砍伐更大樹木。考慮到木材必須經加工使用,那麼突然增加的工具需求就離不開鐵匠羣體。反過來,他們又需要木頭或炭產生鍛火,暫時居住在伐木工建造的工棚房屋中。

查理曼還必須部署一支軍隊來防禦薩克森人破壞

爲防止附近土著跑來破壞,也是爲自己的安全考慮,工地周圍勢必有相當數量的駐軍設防。雖然法拉克帝國要求士兵出征前自備三個月口糧,但如果戰役延長或進行城市圍攻,那麼君主就要負責爲他們供應免費食物。可見大型基建項目,從古至今都是非常燒錢的大手筆。

雖然只剩下半成品 查理曼的軍隊還是順利征服薩克森

可惜,查理曼運河工程以完全失敗告終。原因並非人手匱乏、敵人破壞或供應跟不上,而是那個秋天的雨水多到出奇。突如其來的洪水雨沖毀兩側河堤,造成許多段落的挖掘不可能再進行下去。但也有年代稍晚的零星記載表明,這條人工溝渠實際上已完成大部分,而且可以全面投入運作。尤其對要求不高的民間小船而言,相互聯聯通的池塘、堤壩和航道已足夠好用。

挖掘查理曼運河遺蹟的當代考古學現場

正因如此,法蘭克帝國再沒有重新招人進行補完工作,而是對並不完美的現狀表示理解。他們用之後10年時間征服薩克森,順便向東橫掃遊牧勢力阿瓦人控制的西巴爾幹區域。即便到下個世紀,匆匆集結起來迎擊馬扎爾入侵的軍隊,還是以水路行船確保後勤安全。

查理曼的願望 由19世紀的路德維希運河實現

到19世紀中期,巴伐利亞王國受此次啓發,以工業之力開通路德維希運河。從而完成萊茵河與多瑙河流域的航運通常,實現千年以前的法蘭克大帝夢想。

原來的查理曼運河則因自然侵蝕遭廢棄,只留下一段500米長的水道仍依稀可見。另有1.2公里長地塹,向後人訴說着曾經的崢嶸歲月......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