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點倒閉的蛋卷名店「福義軒」 靠這款餅乾起死回生!
創立於1951年的知名食品公司福義軒,原是嘉義當地製作小西點的食品工廠,1979年創辦人曾糧以50萬元向人買下蛋卷生產技術,不斷改良推出抹茶、咖啡等特殊風味蛋卷,又搭上網購熱潮,還引發蛋卷黃牛在福義軒總店外租攤位代購的奇觀。
不過,這家風靡全臺的蛋卷名店,卻曾一度差點發不出薪水、面臨倒閉,2002年靠一款無添加的有機餅乾,重新起死回生。
曾華誠是福義軒創辦人曾糧的次子,他長年在福義軒調配蛋卷原料;1998年,從福義軒退休多年的他,爲了小兒子的生計重出江湖,創立丹鳳蛋卷(原名舞鳳蛋卷)。
曾華誠說,父親曾糧當時「商而優則政」,一路從市民代表爬上嘉義市市議員,長年熱衷政治活動,卻忽略本業經營,憑藉手工蛋卷打出名號的福義軒,90年代,臺灣休閒零食市場對外有進口餅乾蠶食鯨吞,對內則有其他食品大廠追趕,最後福義軒最出名的蛋卷品項,也被喜年來取代,成爲臺灣蛋卷的代名詞。
1991年,臺灣黑金政治氾濫,曾糧對從政感到灰心,加上福義軒的生意每況愈下,他決定全面退休,將福義軒交給剛退伍的三子曾華盈,次子曾華誠則離開家族體系退休,幾年後,曾糧便病逝。曾華誠說:「我認爲福義軒已經虧本,要掘起來(拉起來)很難了,所以就把工廠跟做蛋卷技術讓給我弟。」
「當時福義軒不賺錢到(營業額)幾乎是水平線以下了,過去賺的沒能存起來,工廠附近很多早期買的不動產,借的都借完了,沒辦法發揮什麼力量。」曾華誠回憶:「很多老闆碰到公司不賺錢,第一個念頭就是節省工錢,但福義軒很多員工都是國小畢業,進來公司上班就待到退休、一生一世了,我弟很感念這些忠心的員工,在我的印象中,就算工廠快倒閉,他沒裁過半個員工。」
曾華誠說,福義軒一度連員工月薪都要分三次發,加上工廠用地預估10年內將被徵收,關廠幾成定局時,終於出現轉機。「那時廠裡還有差不多40位員工,我弟認爲大家都是像一家人的老員工,公司就算虧損,再撐個1、2年,等拿到拆廠的補償金,就可以分給大家,沒想到里仁找我弟做有機胚芽餅,還紅到法國去。」
2002年,推廣有機食品的里仁,找上福義軒生產無添加的有機食品,「里仁要求,所有生產的食品都不可以另外加入添加物,連做餅乾最基本的泡打粉、氨粉、碳酸鈉等都不能加,很多第一線的工廠認爲這沒辦法做拒絕他們,我弟那時已經慘澹經營,就決定接下來試試。」
「胚芽餅是四方形、圓圓的薄片,推出後大受歡迎,工廠日夜加班,不到一天就賣完了,還紅到法國去,但那時我弟不知道要申請專利,很快其他工廠都在模仿我們做胚芽餅。」曾華誠說:「我弟(不裁員)的這份善心、很厚道,讓他發現了有機食品市場,也帶動福義軒其他餅乾跟蛋卷產品。」
2000年,搭上臺灣網路團購熱潮,手工食品大受歡迎,福義軒蛋卷因每天限量生產二種口味,在嘉義總店周邊,甚至衍生出蛋卷黃牛排隊代購奇觀,風潮極盛時,蛋卷黃牛月入上看10萬元,一度瀕臨關廠的老字號,終於起死回生。
而過去鮮少接受訪問的曾華盈透過公司迴應,目前二家公司都努力經營自己的事業,他專注的是經營福義軒這個品牌,「尊重哥哥的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