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基金曲少傑:看好2024年新能源汽車美股市場,科技仍是投資主線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域 實習生羅媛文 深圳報道

隨着投資者全球資產配置需求日趨旺盛,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基金越來越受到關注。

特別是在2023年,海外市場普遍表現亮眼,吸引了衆多投資者的目光。納斯達克100指數、日本225指數年內漲幅均超20%,印度、韓國等市場也有不錯表現。

那麼2024年海外市場走勢如何?投資者該如何把握海外成熟市場和新興市場的結構性投資機會?

“今年的投資方向跟過去一年沒有本質上的變化。”近日,長城基金基金經理曲少傑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全年來看美股表現依舊值得期待。2024年新能源汽車美股市場整體或會優於A股和港股市場。

曲少傑認爲,過去一年是人工智能元年,AI有望是一次工業革命級別的技術革新,未來很多年的投資主線都會在這裡。據介紹,長城基金未來還會繼續佈局新的QDII產品,重點關注海外科技主題。

“出海”的佈局思路

在QDII產品佈局上,曲少傑表示,長城基金首先選擇了全球新能源汽車這個賽道。

在他看來,國內新能源車市場滲透率較高,早已超過30%,但海外新能源車的滲透率尚有差距,據乘聯會和Marklines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美國新能源車滲透率才勉強接近10%。他判斷隨着海外市場滲透率逐漸提升,將產生巨大的投資機遇。

此外,新能源汽車由電池和電力驅動,天然更加適配智能駕駛。曲少傑認爲,人工智能技術突飛猛進,也助推了智能駕駛的發展。未來可以預見,車將不僅僅是車,還將是移動的娛樂設施、移動電腦,甚至是移動的家,將逐漸演變爲娛樂化、電子化、信息化工具。

這意味着,新能源車的發展將受益於兩大引擎:一是全球新能源車滲透率有望持續提升,二是智能駕駛作爲人工智能領域中較快會落地的板塊,發展空間可期。

對於行業未來的發展,他認爲,在市場滲透率較高的前提下,國內新能源車的邊際增速開始放緩,但還在增長,總量在提升。這個過程中,市場競爭格局不斷演變,車企都在尋求突圍制勝的機會。而智能駕駛就是這個機會,隨着消費者將目光聚焦到智能駕駛上,車企也會去選擇好的智能駕駛芯片,以及智能座艙芯片。芯片、智能駕駛軟件類企業具有非常高的行業壁壘和很深的護城河,這類“賣水人”的投資機會值得關注。

曲少傑表示,海外市場機遇豐富,且國內投資者海外配置佔比仍然較低,長城基金還會繼續佈局更多主題類QDII產品,科技類是重點考慮方向。

美股的科技創新強週期

曲少傑是基於全球化視野進行投資佈局,會綜合考慮匯率、利率、不同國家的政策和產業分工等因素。

在此基礎上,業績、估值和股東回報,支撐起了曲少傑的海外投資邏輯。

他更偏好大盤成長股,因爲它們具有確定性比較高的持續性增長,而非短期快速增長。

此外,他認爲企業的護城河很主要,比如AI芯片領域有很多企業具有較深的護城河,難以被替代。

同時他要求企業的估值和業績相匹配,遠離短期估值過高、嚴重偏離基本面的個股。

“在智能駕駛和人工智能板塊,我依然保持樂觀預期,目前還在軍備競賽過程之中,發展速度比較快。”對於2024年全球市場,他指出,美股這一輪科技創新的週期非常強勁,尤其美國在理論創新方面保持着領先優勢,對AI硬件、軟件、模型的發展形成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

曲少傑認爲,過去一年是人工智能元年,也是智能駕駛元年,其實這是長期發展的方向,未來很多年主線都會在這裡,過程中可能會經歷一些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