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片業衰落+KTV文化 大陸選秀節目夯

這兩年,大陸各種平民真人節目急速竄起,如相親節目《非誠勿擾》、十分風靡的《快樂女聲》和《中國達人秀》等,形成「一個節目,帶動整個電視臺」的趨勢。此現象背後的因素,一方面和唱片業衰落有關,同時又與東亞「KTV文化」緊密相連。 大陸相當火熱的節目《快樂女聲》其中一位參賽者付夢妮,在談到她參加選秀節目初衷時,「誠實地」說道:「想有點知名度,當平面模特可以漲一點價格,以前3000元人民幣一天,現在不止漲,肯定都翻了好幾番了」。

此話一出,引起正反兩面的評價,卻也凸顯大陸選秀節目快速哄擡新人的巨大能量

對於選秀節目的崛起,長期研究大衆文化傳媒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張頤武觀察,自從《超級女聲》李宇春後,這6年來大陸已沒再培養出大明星,甚至整個華語圈都沒有出現「最大牌」的歌手

他認爲,這與網路免費下載,造成唱片業急速衰落有關,「在免費複製歌曲的網路時代,唱片業寧可選擇不知名的歌手」,如龔琳娜(因「《忐忑》一曲竄紅)、旭日陽剛(演唱《春天裡》登上央視春晚)等都是案例

因而,演藝公司開始轉變操作模式,不再追求超級明星,而把目光投射在平民選秀節目,透過低成本、快速、操短線方式,讓某人快速走紅,又快速隕落

「東亞社會特有的KTV文化,讓唱歌成爲社交的重要管道」,張頤武分析,KTV提供每人至少3分鐘被人矚目的機會。這種文化擴大後,成就了真人選秀節目。

他認爲,大陸的平民選秀節目強調的,不在於「演出」本身,而在凸顯個人故事性」、展現故事的感動元素,讓一般民衆感受到貼近感。

當演藝業模式轉變後,張頤武說,這導致賣唱片不賺錢、大陸大牌影星變少了,過去「大腕」型歌手只能透過舉辦一場場懷舊演唱會,「榨取剩餘價值」。

同時,張頤武觀察到,中國市場快速崛起後,過去章子怡等中國影星透過出口好萊塢)轉內銷(大陸市場)的操作型態也改變了。

他說,中國市場規模擴大後,國際品牌紛紛搶進,因而出現「在中國有影響,在世界就有影響」的現象,「范冰冰現在走的路就和章子怡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