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央視記者柴靜拍霧霾《穹頂之下》 1天3500萬點閱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前央視知名記者柴靜,在離開工作崗位後,以自費方式,花了100萬人民幣(約500萬臺幣製作紀錄片,從醫療產業法規生活等不同面向切入,詳細報導中國的空氣污染霧霾」的問題。紀錄片在大陸各影音網站上發佈後,才1天就超過3千萬人次點閱,後續效應持續發燒。

這部名爲《穹頂之下》的紀錄片,在2月28日在大陸各影音網站,光是優酷就有幾百萬次點閱。根據陸媒統計,到228當天晚上8點左右,在各影音網站已經有超過3千多萬的點閱次數,微博上也有7千5百萬人閱讀,將近20萬仁參加討論,瞬間成爲大陸網民之間最夯的話題

柴靜透露,當初會離開央視,是因懷孕期間女兒被診斷出有良性腫瘤,讓她決定辭去忙碌工作,當個專職媽媽。身爲生活在北京的人民,她一直習慣於空氣污染,直到孩子生病,才觸發契機。同時身爲記者,她也想知道「霧霾從哪來?是什麼?該如何解決?」

柴靜在影片生動的描述了一段話:「回家路上,我就已經開始感到害怕了,全是煙熏火燎的味,我就拿一個手絹捂在她(女兒)鼻上。這樣做很蠢,因爲她會掙扎,就會呼吸的更多。以前我從來沒有對污染感到過害怕,去哪我都沒戴過口罩,現在有個生命抱在你懷裡,她呼吸、她吃、她喝都要由你來負責,你纔會感到害怕。」

柴靜花了1年多時間,到多處污染現場採訪,從源頭到受影響人們,她希望藉此提高政府單位社會大衆對於空氣污染的重視,接着能夠借取其他先進國家的治理經驗,逐步解決這個影響極大的問題。

這部影片並沒有在電視臺上播放,而是先上傳各影音網站,結果引發大量點閱。1天3500萬的點閱到底有多高?從數字來看,美國熱門影集紙牌屋》在大陸1周點擊約2000萬人次,《穹頂之下》只花1天就超越,將絕大部分的熱門影集拋在後頭

柴靜在片中指出「霧霾」主因之一的燃油燃煤,存在着四個大問題:消耗量大、相對低質、前端缺清潔、末端排放缺控制。由於目前大陸官方正修訂「大氣污染防治法」,她也希望能將所有相關資料提供給負責審理委員會,提供修法做參考。

《穹頂之下》紀錄片1天爆紅,也引發許多網友社羣網站上的貼文效應,柴靜的許多用語都被抓來當作引言洗版,例如「以PM2.5之微小,人眼無法看到,這是一場看不見敵人戰爭。」或是「說實話我不是多怕死,我是不想這麼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