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住小房子,壽命縮水50%”,所以專家是在“點”我買房嗎?
01
楔子
昨天看到一則很有意思的新聞。說中科院教授張知彬在國際頂刊《Advanced Science》發文稱團隊以田鼠做樣本,研究了“居住空間大小對壽命的影響”。
研究結果表明:長期住小房子,壽命縮水50%。侷促的生活環境,還會導致大腦中的端粒縮短,加快老死速度和器官衰竭。
看到這則新聞,我簡直震驚了!我第一感覺是:現在專家也參與到房產營銷中了嗎?
這天這篇文章,就是我作爲一個普通人的一些吐槽。
02
研究簡介
大家可以先來了解下這個研究的一些信息。
張教授研究團隊選擇了與人類基因相似度高達95%的田鼠作爲研究對象,以模擬人類在不同居住密度下的生活狀況。
實驗設置了不同密度的居住環境,包括2只一居、4只一居和6只一居,以模擬不同家庭結構下的居住情況,從二人世界到三代同堂。(如下圖)
實驗結果顯示:生活在高密度空間中的田鼠承受了極大的壓力,尤其是雄性田鼠,它們的衰亡期提前超出了50%。相比之下,生活在低密度環境下的田鼠存活率更高。
這雄鼠不就是我們一個個中年男性“加班狗”嗎?
原因分析:
心理壓力:狹小空間往往帶來壓迫感,增加心理壓力。長期的心理壓力會加速細胞內線粒體的老化過程,從而影響壽命。
空氣質量:狹小空間通風不良,容易滋生細菌和病毒,增加健康風險。此外,噪音污染也會影響睡眠質量和心理狀態,進一步影響壽命。
端粒長度變化:研究還發現,居住在高密度環境中的田鼠腦細胞中的“端粒”長度大大降低。端粒是人體DNA末端的重複序列,其長度與壽命有着直接的關聯。端粒縮短意味着壽命縮短。
我覺得整個實驗和研究沒什麼毛病,但是專家爲什麼要去研究這個方向呢?
難道我們普通人不知道“擁擠的居住空間對身心健康不利嗎?”
如果人人都很有錢,誰又會選擇“蝸居”呢?
03
哪裡貴了?
張教授的這個研究,不禁讓我想起了李佳琦的“哪李貴了”事件,兩者有異曲同工之處。
9月10日晚,李佳琦在帶貨一款花西子眉筆時,直播間有網友留言:“花西子的眉筆越來越貴了。”
這句話引起了李佳琦的不滿,當即反駁:“哪裡貴了?這麼多年都是這個價格,不要睜着眼睛亂說,國貨品牌很難的。”
隨後,李佳琦吐槽網友“有些時候找找自己的原因,這麼多年工資漲沒漲,有沒有認真工作?”
很多人現在生活的並不如意,也許並不是因爲我們不努力,而是因爲各種條件疊加的結果。我們也知道要努力,但是努力了就一定能像李佳琦有錢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而我們很多人被迫“蝸居”,難道真的不知道小空間住的不舒服嗎?對身心都不好嗎?
雖然人人都想住大房子,但是社會就這麼殘酷,並不是努力了就能實現的!
04
反駁
其實對於張教授團隊的研究,一些網友也有自己的看法。因爲人均居住面積在研究人類壽命中佔的權重有多少呢?是否是決定性因素呢?
我們拿香港和內地來做一個比較,可能結果就一目瞭然了。
香港人均居住面積 :
從2021年的人均17平方米,到2022年的人均18平方米,再到2024年3月的人均20.7平方米。
中國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
截至2023年底,中國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超過40平方米。此外,根據《中國人口普查年鑑-2020》的數據,中國家庭戶人均居住面積爲41.76平方米,平均每戶居住面積爲111.18平方米。
從人均居住面積來看,內地的數據是香港的兩倍還多。如果按照張教授的理論,香港的人均壽命應該比內地短纔對。
但事實並非如此,香港是整個中國最長壽的地區。(如下圖)
從上圖我們發現:人均壽命排前三的分別是香港、澳門、臺北。而緊跟其後的是上海、蘇州、珠海。從這張表,我們其實不難發現:經濟越發達的城市,人均壽命也越高。
那爲什麼香港人長壽呢? 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
完善的醫療體系
香港的醫療體系十分出名,無論是醫療體系,還是醫療技術和設備,亦或是醫療監管,香港都是走在全球的前列。
規律的運動
香港人比較熱愛運動,這有利於減少疾病的發生。著名影星周潤發69歲還能跑完馬拉松,足以證明香港人有多熱愛運動。在“聲色犬馬”的娛樂圈,還能保持運動,足見當地的運動氛圍有多好了。
健康的飲食
香港人以粵菜爲主,低油低鹽,而且愛喝湯。所以足夠的營養,合理的飲食,可能對身體健康也有所幫助。
所以,我們分析問題一定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不是捨本逐末!
05
結束語
“長期住小房子,壽命會縮水”,這也許是一個事實,但住小房子的人是迫於無奈、沒得選擇啊。
也許張教授在做這項研究的時候,也是懷着“悲天憫人”的心。但是這樣的研究成果,如果不能爲人民羣衆服務,那還是不做爲好。
如果是“點”我們去買房,那又回到了李佳琦說的“ 這麼多年你努力了嗎?爲什麼還買不起大房子? ”的扎心話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