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輪卡運河】 全球產業鏈大亂 哪國幸運哪國最慘曝光

大排長榮導致全球產業鏈大亂德國恐因遲遲無法取得汽車零件,法國西班牙義大利則因爲天然氣價格飛漲,成爲災情較爲嚴峻的國家。(圖/路透社)

針對長榮海運貨櫃輪「長賜輪」號自23日開始,因沙塵暴強風之故而受困蘇伊士運河中;《美聯社》24日分析,「大排長榮」的代價就是每日近100億美元的貨物,壅塞在193公里的運河之中。專家分析,隨着蘇伊士運河航運持續停擺,德國、西班牙、義大利與法國等歐洲國家,恐是「災情最慘重的國家」;而美國影響程度可能相較之下最輕。

肩負全球希望的怪手,依舊努力搶救受困的「長賜輪」,試圖恢復連接地中海與紅海的人工水路交通,進而讓堵塞的歐亞運輸解套報導指出,蘇伊士運河約193公里,全球貿易運輸卻有10%自此經過(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爲12%),以避免行駛非洲南端而讓旅途更爲冗長

據《勞合船舶日報》(Lloyd's List)估計,每日約有96億美元的商品行經蘇伊士運河;其中,約有51億美元的商品西行,45億美元的商品東行。約4分之1的運輸是透過貨櫃輪進行,平均每天有逾50艘船隻橫渡運河,運載着12億噸的貨物。

喬治城大學經濟系教授加納帕蒂(Sharat Ganapati)表示,從亞洲運輸貨物至歐洲時,別無像鐵路或貨車等替代選項,導致歐洲企業需要的零件與原物料遲遲未能送來,例如:歐洲服飾業需要印度的棉花、塑膠化工需要中東石油,以及大陸的汽車零件。

俄勒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經濟系教授其指出,全球運輸網路的關鍵結點塞車,影響範圍將遍及全球。不過,由於亞洲來的貨物主要走西海岸,美國當屬這波「大排長榮」中損失最小的受害者

相較之下,歐洲進口貨物恐延遲交付,卸貨清空的貨櫃輪也無法前往亞洲,這些都會加劇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間消費品需增加而造成的貨櫃輪短缺問題。「只要有一個環節出問題,整個系統都受到影響,要釐清問題就得花一些時間」。

就產業鏈而言,大流行期導致採購需求激增,這些都對供應鏈造成嚴峻的壓力,而這股壓力隨着「長榮之亂」爆發更爲複雜。由於疫情限制船員入境,加上港口塞滿船隻,導致貨櫃輪停泊於加州海岸附近而無法停靠與卸貨,這些又讓半導體與稀土更爲短缺,造成汽車與其他消費商品無法生產。目前脆弱的供應鏈已經有中斷的危機。

消費者觀點來看,如果運輸中斷繼續下去,美國消費者會開始有感,而自亞洲送往美國的成品會開始遍佈太平洋。然而,運河關閉將導致在歐洲組裝,並運往美國的商品延遲交付。

穆迪分析首席經濟學家詹迪(Mark Zandi)認爲,除非大排長榮持續數週甚至數月,否則堵塞不太會對美國或全球經濟產生太大影響;但油價勢必會上揚。另一方面,如果因塞車導致汽車製造商遲遲無法取得汽車零件,德國經濟可能遭受重擊;西班牙、義大利與法國,因爲過度依賴運河運送的石油,運河停擺恐讓天然氣價格飛揚。

就石油運輸而言,《勞合船舶日報》統計,每天約有190萬桶石油透過蘇伊世運河運輸,佔全球海運運油的7%。因此,運河船運停擺勢必影響中東到歐洲的石油與天然氣運輸。標普全球普氏分析(S&P Global Platts Analytics)指出,每日約有100萬桶原油、140桶汽油,以及其他精煉產品,透過蘇伊士運河由中東與亞洲北部流入歐洲。

因此,愈快讓長賜號事件落幕,對全球石油市場的影響就相當有限。特別是疫情大流行,能源需求依舊疲軟;但如果持續一個月,選擇行向非洲可能就是選項之一。當然,隨之而長的成本,恐讓物價也跟着上漲。

至於精煉石油產品,由於運往歐洲的相關商品也會穿越蘇伊士運河,運河停擺讓精煉石油產品延遲交付。此時,歐洲煉油廠可能暫時增加產量以因應市場疲軟。不過,隨着季節已進入春季,液化天然氣的需求會減少,這代表與巴拿馬運河延宕相比,價格波動恐怕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