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評丨以良渚之名,期冀文化版的“環球同此涼熱”
(原標題:潮評丨以良渚之名,期冀文化版的“環球同此涼熱”)
11月25日,嘉賓在“良渚論壇”開幕式上發言。當日,第二屆“良渚論壇”在浙江省杭州市舉辦。圖源:新華社
“這裡纔是真正的東方美學,是我見過最優雅的生活方式”“你的視頻給這個不完美的世界帶來了美好”“我被這中國式浪漫深深打動了”……
前一陣子,知名視頻博主李子柒迴歸網絡,這事在海外掀起的熱度,甚至不輸於國內,無數海外網友因爲她的復出歡呼沸騰。現在,李子柒的海外平臺粉絲訂閱量,已破2000萬人次。
李子柒在海外能這麼火,這首先與她的個人魅力和獨特的視頻創作風格是分不開的,不過這也佐證了優秀文化那跨越國界與時空的生命力。海外網友對李子柒的喜愛,對“中國式浪漫”的讚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濃烈興趣,都是在向世界傳遞着這樣的強烈信號:文化交流,文明互鑑,是人心所向,衆望所歸,只會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鑑而豐富。今天,第二屆“良渚論壇”在浙江杭州召開。“良渚論壇”,就是爲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鑑而生的,是爲各國之間實現“民相親”和“心相通”所搭建的“路和橋”。本屆“良渚論壇”以“交流互鑑與人類文明新形態”爲主題,邀請來自6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考古學家、作家、音樂家等300餘名中外嘉賓參加。
讓更多人“開眼看世界”,也讓世界更瞭解不同的文化與文明。從這個角度說,“良渚論壇”和李子柒的視頻,底層邏輯是一樣的,也在文化傳播和文明對話上,在讓各國人民享受更富內涵的精神生活上,扮演着類似的角色。
當然,良渚論壇輻射更廣,是多向交錯的,更平臺性質。“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不同文化可以交融,不同思想可以碰撞,“開放包容,兼收幷蓄”“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是“良渚論壇”的價值堅守和堅實底色。“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的理念,不同文明的相處之道,也都蘊含其中。
在良渚論壇上,與會嘉賓圍繞“文明的再現——全球視野下的考古學與文明形態多樣性”“文學的創造力——世界文學的共鳴與人類社會發展”“音樂精神的遞進——中外音樂傳統的現代迴響”等議題進行深入研討。論壇將歷史視角和全球視野相結合,聚焦文化遺產、文學、音樂等重點領域,深入開展文明交流互鑑理論探討,謀劃合作方向。努力解析“我們從何處來”問題的同時,也爲“我們向何處去”的問題尋求答案。良渚論壇的意義,得以具象化了。
所有的文化、文明都是平等的,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所有文明成就都是人類社會的共同財富。我們堅信,以此爲前提和基礎的交流互鑑越多,越有助於增進世界各國的理解信任與尊重、促進各國人民的友愛團結與合作。
“天下兼相愛則治”,當我們的心,因爲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鑑,靠得越來越近,我們越能凝聚共識,攜手同行,站在一起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匯聚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約數。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人類文明的繁榮進步,會因此而添磚加瓦;世界的顏色,也會因此變得更加明亮多彩。這是“良渚論壇”正在努力做的事,更是我們刻在骨子裡的價值觀。
“世界向何處去、人類怎麼辦”“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如何建設這個世界”,回答世界之問,需要世界同心,同球共濟。
實現這一點,讓人類社會更加凝心聚力,更加堅定“在一起”,離不開樹立平等、互鑑、對話、包容的文明觀,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更離不開一個奼紫嫣紅、生機盎然的世界文明百花園。我們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之問”的中國解方,也反映了各國人民的共同心聲。
“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這句詩詞所表達的理想,與 “世界大同,和合共生”的理念,有異曲同工之妙,一個共生、共融、共享、共治、共利的未來文明世界,彷彿正在向我們招手。今天,我們站在歷史與現實的交匯點上,以良渚之名,期冀着文化版本、文明層面的“環球同此涼熱”,爲國際社會攜手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凝聚廣泛的思想和價值共識,爲人類文明的“薪火相傳,生生不息”,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