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到“車+人”,多險企聯合平臺研發“聯合定價”應對新能源車險難題

新能源車險“車主喊貴,險企叫虧”的背後,險企的“數據孤島”困境是其中的一大因素。針對這一問題,多家險企聯合保代平臺正以“聯合定價”的方式探索應對之策。

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到,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平洋產險等多家保險公司與互聯網保險代理平臺螞蟻保合作,去年共同研發上線了車險“聯合定價”技術,通過數據合作,將新能源車險的定價因素從過去的“從車”擴展到“車+人”,以實現更爲精準的定價。這一探索模式的階段性成果5月9日正式發佈。

新能源車險的“數據孤島”困境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年底,全國汽車保有量達3.3億,其中新能源汽車2041萬輛且仍將保持高速增長,這也意味着國內車險市場巨大的發展潛力。但是,佈局車險業務的保險公司中,目前僅有頭部的中大型保司實現盈利,其餘多數都是虧損狀態,尤其是新能源車險業務普遍處於虧損狀態。

中國社會科學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認爲,“精準定價能力”的缺失,是車險業務,尤其是新能源車險虧損困境的主要原因。

“新能源車的銷量增長得比較快,但是因爲數據量積累得有限,實際上對客戶比較精準的風險識別沒有燃油車這麼成熟。”太保財險市場部定價負責人安娜娜表示。

數據量積累有限背後,歸根結底是保險公司在新能源車定價場景中“數據孤島”的困境。由於保險公司掌握更多的是車輛相關信息,比如車型、車齡、車輛零整比、保值率等,因此險企傳統的車險定價更多是從車的因素來考慮,由此會出現一些“一刀切”的定價甚至拒保的現象。但事實上,即使是相同的車型,不同車主的不同駕駛技術、習慣等往往會造成風險的巨大差異,因此在王向楠看來,人的因素纔是是否發生風險的決定性因素。

螞蟻保車險新能源車業務負責人張怡文舉例稱,例如上海的車主由於經常出差其車輛在杭州使用的頻率非常高,但第二年如選擇在杭州投保就屬於異地車投保。而因爲無法判斷是否在本地使用,目前對於這種情況大部分險企都是“一刀切”不保的情況。但如果通過用戶經常行駛的地方、停車繳費的數據來判斷,做人車匹配的數據分析,就可以解決此類問題。

“車”到“車+人”

在這樣的背景下,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平洋產險等13家險企與螞蟻保共同研發了車險“聯合定價”技術,這一技術綜合了“從車因素”和“從人因素”,可以助力保險公司準確判斷風險後,再給出合理報價。這一技術去年已率先應用於新能源車型,目前正逐步覆蓋燃油車型。

據瞭解,這種“聯合定價”模式簡單來說,就是將險企掌握的“從車”數據與螞蟻保掌握的“從人”數據在可信隱私計算技術框架的基礎上進行綜合,從而產生“車+人”因素下的更精準定價。

螞蟻保車險精算負責人張紀元稱,“從人”定價主要分兩部分,第一部分通過用戶特徵、用戶違章罰款之類的數據,去判斷用戶的駕駛風險高低。第二部分則基於停車繳費、高速通行費等人車綁定數據來判斷車輛的實際駕駛人,並與之駕駛風險綁定。同時,針對困擾險企的私家車兼職網約車的情況,用“從人”數據也可以建立起網約車模型,一方面對於風險可控的網約車可以進行報價,另一方面針對高風險網約車車主也可以幫助險企做覈保攔截。

業內人士分析稱,在“從車”因素下,保險公司只能根據車型過去的理賠、維修成本等數據給出統一定價,低風險車主和高風險車主都被平均了,但加上“從人”因子後,低風險車主可以得到更低的定價,當然高風險車主的報價也有可能高於其他渠道。同時,在新能源車即將迎來的“費改”下,新能源車險自主定價係數範圍從[0.65-1.35]擴展至[0.5-1.5],疊加“車+人”的定價模式,可以讓定價更爲接近實際風險水平。

在這樣的業務邏輯下,可以想見傾向於使用螞蟻保平臺上“聯合定價”模式的車主大部分爲能夠獲得更低報價的低風險用戶或者在其他渠道無法報價的高風險用戶。兩者綜合結果下,來自螞蟻保車險服務的運營數據顯示,應用“聯合定價”技術後的險企車險報價平均可便宜數百元。

那這種模式對於險企的賠付率有何影響?

安娜娜稱,太保財險就此做過數據分析。“我們監控下來,從報價轉化率的角度,與常規模型相比,更多的優質客戶轉化到了聯合定價這一側去出單,報價轉化率翻倍。成本方面,因爲更多優質客戶轉向了聯合定價,所以整個賠付率的下降趨勢也是非常明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