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時中回顧防疫「三大錯誤」:口罩之亂、歐美境管、磐石艦染疫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圖/指揮中心提供)

記者洪巧藍臺北報導

臺灣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相關防疫成果堪稱典範,也讓世界看到臺灣,而今(6)日上午在外交部協調下召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與駐臺外媒記者座談會,會中被問及防疫過程經歷錯誤經驗,希望給世界作爲借鏡指揮官陳時中回顧過去這段時間,有三件措施比較不足,也引發一些混亂,包含口罩物資盤點、對歐美疫情境管措施慢拍以及磐石艦染疫事件

第一、口罩相關防疫物資盤點大意。陳時中指出,國內在疫情最初發生搶購、囤積情況,當時正好適逢農曆過年,因應民衆需要釋出不少戰備口罩,然而過年工廠停止生產,將較多的口罩釋出,也讓後續戰備口罩有點捉襟見肘。

不過,國內很快實施口罩實名制,並組織口罩國家隊,一邊透過適當分配,讓國民可以取得基本口罩數量,另一邊則加強生產,兩邊同時努力,讓臺灣在一個月後達到穩定供應口罩。陳時中也強調,過程中相關口罩供應「以醫療單位爲第一優先」,讓感控情況也比較好。

第二、歐美疫情邊境管制速度較慢。陳時中指出,國內在三月初有預測到「歐洲很快會有疫情」,接着美國快速變化,都在預測可能變化中,但沒有想到「疫情上升得那麼快」,邊境措施就變得非常倉促、急迫,也帶給相關人員許多不方便。

陳時中說,所幸許多措施在一週內逐漸上軌道,相關風波也變少;至於尚未管制期間返國的民衆也積極召回檢疫,其中也發現部份個案。因爲即時行動、召回配合,讓可能到社區裡的個案降至最低。

第三、敦睦艦隊中磐石艦發生羣聚事件。陳時中坦言,過去軍隊船艦遠航的情況並沒有很精確的診斷儀器或物資,裡面軍官要做相關判斷也相對困難,艦隊返臺官兵下船造成3天空窗期,讓染疫者進入社區,也出現一些恐慌。

整體而言,軍艦事件經過14天,沒有在社區內造成次波感染,一方面是因爲軍隊有口罩措施、也有艦上隔離措施,讓軍隊傳染相對沒有那麼嚴重,帶到社區的可能性大幅降低。

陳時中表示,從這些經驗來看,疫情發生時,必須在積極介入作爲影響人民生活或者觀察清楚再開始行動兩者中做政策選擇,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情

陳時中強調,國內類似疾管署組織,平常就要有相當整備,遇到疫情要根據事實快速反應。他也認爲,很難有國家對這樣疫情完全做一個正確判斷,只能大致估算可能性,也因此,世界資訊流通變得很重要,快速流通資訊給其它國家帶來警訊,整備做好,反應也快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