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同佳案/通緝→拒審→逮補 一張圖看蔡政府決策搖擺

▲一張圖看蔡政府決策搖擺。(圖/國民黨文傳會)

記者徐政璿/臺北報導

在臺犯下殺人棄屍嫌疑的港人陳同佳有意來臺投案,卻遭民進黨政府拒絕。不過,陸委會發言人邱垂正22日突然宣佈,已致函要求港府同意我方檢警前往香港,押解港女命案兇嫌陳同佳,態度180度大轉彎。國民黨文傳會特地製作了一張表,協助外界拉開時間軸線,看蔡政府髮夾彎的態度。

根據軸線內容,2018年3月至7月,士林地檢署三度提出司法互度,期望引渡陳同佳來臺歸案;同年12月,士林地檢署通緝陳同佳,要求遣送嫌犯臺灣

2019年4月,陳同佳在香港因黑錢罪判囚,當時陸委會也聲明無法以殺人罪起訴感到遺憾,不過,2019年10月,由於此時距離2020大選不到3個月,蔡英文政府疑似因政治考量,「拒絕」陳同佳入境

法界人士指出,香港刑事訴訟法第19條,在境外犯罪,香港不處理,所以香港主張沒有管轄權合法的,蔡政府指責對方「放殺人犯趴趴走」是政治操作,如果拒絕陳同佳入境,那是我國司法的悲哀。

國民黨人士則分析,選舉越近,可想而知蔡政府的政治考量就會越來越多,以這次事件而言,蔡政府不但操弄司法管轄權,還自認爲談判策略高明,遇到危機就轉風向

國民黨人士表示,蔡政府從通緝、拒審、逮補,詮釋了經典的政治髮夾彎,「哪有一個國家發佈通緝後卻不讓人犯入境投案的?」蔡政府戴着有色眼鏡處理事關重大的刑案,以政治壓制司法偵查,不僅傷害主權,背後更深的意涵,是傷害了民主國家的法治精神

▼蔡政府原先反對陳同佳來臺投案,突然在22晚間同意,遭批爲了選舉考量決策搖擺。(資料照/記者林敬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