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故宮展出乾隆款剔紅開光山水人物紋龍耳瓶

瀋陽故宮博物館敬典閣館藏珍寶展廳展出的乾隆款剔紅開光山水人物紋龍耳瓶。 瀋陽故宮博物館供圖

中新網瀋陽6月15日電 (韓宏)瀋陽故宮博物館敬典閣館藏珍寶展展廳自端午假期開始展出乾隆款剔紅開光山水人物紋龍耳瓶。瀋陽故宮博物館相關負責人15日表示,此文物反映了清代盛世審美趣味,展現了中華文明之美。

中國漆器顏色黑漆墨色和剔紅的丹色爲主,故有“髹墨千文,丹漆萬華”的美譽。剔紅又名“紅雕漆”或“紅漆”,在中國漆器工藝史上佔有重要位置。它是使用天然漆樹上的汁液,經加工煉製成硃色漆層層髹塗於器物胎骨上。爲達到一定的厚度,往往需幾十層至一百多層。待漆層半乾時描上畫稿,再在其上雕刻花紋圖案明曹昭格古要論·古漆器論·剔紅》中有“剔紅器皿,無新舊,但看硃厚色鮮紅潤堅重者爲好”的記載,漆層厚、色鮮紅,是製作一件精美剔紅漆器的必要條件。

男耕女織的雕刻圖景反映清朝統治者農桑治國之本思想觀念。 瀋陽故宮博物館供圖

本次展出的乾隆款剔紅開光山水人物紋龍耳瓶爲乾隆年間製作,是漆器與金屬工藝相結合的產物。乾隆時期,國力昌盛,加之乾隆帝本人的喜好和干預,造辦處使用“牙作匠人承擔漆器雕刻,因而器物畫面帶有雕工精緻、層次豐富、轉角凌厲的鋒棱之美,且紋飾寓意吉祥美好,還常常與描金、鑲嵌等工藝相結合。

據介紹,此瓶內髹黑漆,外壁通體紅漆,在頸部腹部分別有四開光。底部銅鍍金陽文篆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大瓶於口、腹、足部分別飾以三組銅鍍金仰俯蓮瓣肩頸之間鑲嵌一對倒立的栩栩如生的銅鍍金雙龍爲耳。錦地上分別刻以番蓮、如意雲、纏枝卷草等紋飾,頸部四開光內雕刻的是四時花卉,寓幸福連綿之意。

瀋陽故宮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表示,此件漆器工不厭精,裝飾富麗,帶有乾隆朝剔紅漆器精緻華美大氣雍容的時代風格,反映了清代盛世的審美趣味。男耕女織的雕刻圖景反映清朝統治者以農桑爲治國之本的思想觀念。此次瀋陽故宮展出乾隆款剔紅開光山水人物紋龍耳瓶,意在用文物展現中華文明之美,讓人們感受中國傳統藝術珍品博大精深意境之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