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寅恪的“好利不好名”

文/方懷銀

對於名利,莫如“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說得透徹。人的一生充滿了各種考驗,名利關是其中一個難過的關口。古往今來,多少人在此折服倒下,甚至名利俱失。

明朝錢琦在《錢公良測語》中對二者關係作此論斷: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而被譽爲“教授中的教授”的陳寅恪卻說自己“好利而不好名”,其所好者何利也?

一九三六年十一月陳寅恪致函傅斯年有云:“弟好利而不好名,此公所夙知者也,但中美文化教育基金重在提倡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在其創始之年未必給獎,以此不能不躊躇也。”原來,一九三六年基金會修改章程,自下一年度起,擴大其資助領域,社會科學也被囊入其中。於是,傅斯年便提議陳寅恪申請該項科學獎勵金。在申請之初陳寅恪還頗爲猶豫,其時史語所正欲南遷,陳寅恪家累重,南遷需要一筆費用。在他而言,讓一家人吃飽穿暖纔是正事,家人安定了,纔可以安心做學問。所以說,他需要的是獎勵金這個利,這是當下之需。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一九四一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人佔領香港,陳寅恪立即辭職閒居,日子十分困窘,“得一鴨蛋五人分食,視爲奇珍”。學問大、名聲在外,廣州汪僞組織誘迫,北平之僞“北京大學”也來誘招,以軍票二十萬(港幣四十萬)讓他辦東亞文化協會及審定中小學教科書之事,他堅決拒絕。對比當時一些文化名人標榜自己散淡卻紛紛“落水”的表現,陳寅恪是君子固窮,他孤高自賞,矜持自律,也很坦誠。

不獨對不義之財,對虛名他從來就沒看上眼。其侄陳封雄曾問他:“您在國外留學十幾年,爲什麼沒有得個博士學位?”陳回答:“考博士並不難,但兩三年內被一個專題束縛住,就沒有時間學其他知識了。只要能學到知識,有無學位並不重要。”他遊學西方十餘年,奔走東西洋數萬裡,足跡所至有日本、德國、美國、法國、瑞士等國,先後就讀於德國柏林大學、瑞士蘇黎世大學、法國巴黎高等政治學校、美國哈佛大學等著名學府,具備閱讀梵、巴利、波斯、突厥、西夏、英、法、德八種語言的能力。但未曾獲得一個學位之“名”,這對他做學問來說無利,故而不去追求。正是這厚實的學問功底,他在清華的課堂上纔敢說“四個不講”,前人講過的,我不講;近人講過的,我不講;外國人講過的,我不講;我自己過去講過的,也不講。何等霸氣,也是其學生之利。講課如此,作文、演講亦如是。“弟只能演講學術問題,須預備稿子”。他也開出了潤格,“以一篇一萬元爲平均之價目”,“演講亦須萬元一次”。

陳寅恪好利不好名,好的是生活安定之利、學問廣博精深之利。惜乎其中年後世道不平,他領着家人輾轉多地,顛背流離,歷臏足目瞽之磨難,雖完成了鉅作《柳如是別傳》、寫成《寒柳堂記夢》,卻帶着深深的遺恨離世。後人在享受他的學問之利,也應記住他的名,雖然他好利不好名。

(免責聲明:文章版權歸屬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葉檀財經立場。 )

葉檀財經微信矩陣號

聲明:由葉檀財經運營並管理的微信公衆號有且僅有葉檀財經、葉檀股市、葉檀樓市、葉檀學堂、葉檀財富、葉檀放心保、檀香之家,上述七個賬號,請用戶認準上述微信賬號。 但凡與上述微信賬號不一致的公衆號均非葉檀財經註冊,也並非由葉檀財經負責運營管理,葉檀財經對其任何行爲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請檀香 們小心識別,謝謝!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