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裸裸的伊拉克 巴比倫雄獅失去了頭顱

一年前,伊拉克博物館暴徒洗劫,舉世震驚。一年後,本報記者走進即將開放但空蕩蕩的博物館展廳……

國際先驅導報巴格達記者黃敬文報道 一個國家歷史文明,最好的棲身之地就在博物館,但在伊拉克,博物館是這個國家最深的痛。近日,本報記者再訪一年前被洗劫的博物館……

雄獅失去頭顱

走進博物館,記者看到:博物館展廳已經整理就序,但大部分櫥櫃仍然空空如也,曾經陳列雕像地方只剩下一張介紹卡片。在巴比倫文明展廳內裡,5000多年前古城烏魯克蘇美人戰士靴子和劍已被掠走。漢謨拉法典石柱雕刻複製品孑然而立(因爲是複製品,未得到劫掠者青睞),空曠的展廳內,這一玄武岩複製品象一尊立體黑色幽默,揭示着人類文明史的一部分就是赤裸裸的掠奪史。

比掠奪更可怕的是毀滅。在展廳內,一座有4000多年曆史的泥塑巴比倫雄獅頭部被砸去,只餘中空軀殼。同樣還有數座精美的雕像頭部被砸掉掠走。博物館工作人員寧願看到雕像被整個搬走,劫掠者因懶惰而殘毀文物比劫掠本身更讓他們悲憤。如同古代埃及盜墓者法老的金面具和隨葬金飾重新化成金塊一樣,無知的人類文明的盜賊只會把能言善辯的鸚鵡做成燒烤。

博物館代館長艾哈邁德·卡米勒告訴記者,值得慶幸的是,博物館在戰前已經將一部分便於遷移的珍貴文物轉移到秘密地點保存,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這場文物浩劫的損失

77歲看門人

馬赫迪·阿里是博物館內新聞辦公室的工作人員,他告訴記者,戰爭開始後,博館內的工作人員24小時輪流值班,每班人值守24小時,期間天然氣供應停止,他們就用木頭椰棗樹葉生火做飯。此外工作人員還在博物館院內挖了坑和掩體,準備與來犯者戰鬥。但是由於美軍進入巴格達後與伊軍在博物館附近發生激烈戰鬥,負責維持博物館安全的警察不知去向,工作人員也撤出了博物館,美軍佔領巴格達後處於無政府狀態,大約兩週的時間博物館內無人值守。最終造成劫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