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蔬菜助排便 顏色、烹調方法對纔有效

有便秘困擾的人要多喝水與多吃蔬果。(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很多人覺得自己每天都有吃青菜,但還是大便困難,對此,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鍾雲霓表示,要改善便秘,深綠色蔬菜纖維質多比淺色蔬菜高,煮過的蔬菜又比生菜優,至於想吃甜點時,建議用芭樂或柳橙取代蛋糕餅乾。

鍾雲霓在臉書粉專PO文指出,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建議每人每天的蔬果攝取是25至30公克,建議想要排便順暢,多攝取纖維質,可以下列3個方式來達標。

■深色蔬菜纖維質高於淺色蔬菜:多樣化的蔬果攝取都是好的方向,爲了順暢腸道,建議優先挑選深色蔬菜,基本上深綠色蔬菜的纖維質都比淺綠色多,例如菠菜、地瓜葉、花椰菜,口感好又有足夠的纖維質。

■煮過的蔬菜比生菜優:如果目標是補充大量纖維質,儘量吃煮過的蔬菜,因爲煮過的體積比較小、飽足感較慢來,就可以吃比較多。另外,纖維質本身不會因爲烹煮而破壞,牙口不好,想把它攪爛、剁碎、打汁不濾渣,只要吃下去都對腸道有幫忙。

■紓壓+增加纖維質的零嘴小解方:容易排便不穩定,又覺得難以達成纖維質目標時,其實有些小方法。,一整天下來,下午肚子餓的時候,可以吃玉米筍替代零嘴洋芋片,想吃甜點的時候,可以用芭樂或柳橙取代蛋糕餅乾,這樣在滿足口腹之外,又可以攝取額外纖維質。

鍾雲霓指出,吃完了蔬果,要記得補充足夠的水分,因爲補充進來的纖維在腸道如同海綿的骨架,如果太乾反而會卡住,所以一定要喝足量的水分,建議一天喝2000至2500ml。

鍾雲霓指出,有時候喝進來的水,很容易變成尿液或是汗排出去,這時可吃一些晶凍狀水分,例如石花凍或、仙草、愛玉,晶凍狀的水,在腸中被回收的機會比水慢些,有機會替大腸內的糞便保水。

此外,鍾雲霓也提醒,蔬菜和水果都能幫助排便,但功能不一樣。蔬菜是「非水溶性的纖維」,不溶於水,能增加糞便的蓬鬆度;而水果是「水溶性纖維」,讓大便潤澤能滑動。若想改善便秘情形,可以看大便的狀態,決定要補充的是蔬菜還是水果。

舉例來說,沒有便意,而且持續好幾天沒排便時,可以多攝取容易帶動便意的非水溶性膳食纖維深綠色蔬菜;有便意,但糞便硬、糞便黏、要多攝取水溶性膳食纖維,也就是水果,讓大便變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