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原味、玩在地 農村廚房、小旅行玩出臺灣味

透過農村廚房,以在地食材製作的料理。圖/讀者提供

你採過海菜嗎?割過竹筍嗎?做過烏魚子嗎?臺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推動以食材旅行爲主軸的「農村廚房」旅遊體驗,全臺現有17家農場具有「農村廚房」創新遊程;臺休農最近出版《農村廚房,旅行中》全書超過12萬字,深度報導17家農村廚房,帶著書就能輕鬆玩出臺灣味。

農村廚房講求原味與在地食材,臺休農協會以宜蘭冬山良食農創園區爲例,外地遊客全程搭乘大衆交通工具,第一站搭火車到宜蘭市,由GrendPapa少年阿公-方子維導覽「來宜蘭迺菜市場」帶大家逛南北館傳統市場,見當地小農自種自售新鮮蔬果、到青草藥舖感受迷人氣味、帥哥型男傳承二代油飯、手工烙制的春捲皮拿在手裡仍有餘溫與麪皮香。

再回火車站搭區間車,轉往最美高架火車月臺之稱的冬山火車站,下車步行抵達由老穀倉改建的「冬山糧食農創園區」,這裡是重要的物產推介平臺,園區還設立農村廚房。

臺休農表示,遊客到農場採摘蔬菜,動手做料理,食材故事讓在地的素馨紅茶、七葉蘭香米、木耳飲、香魚、文旦柚等農物產更多元;特別是宜蘭稻米一年一收,品質優,宜蘭香魚產量佔全臺90%以上,「魚米之香」不只是冬山鄉食材,透過農村廚房帶給全國旅人美好體驗。

臺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秘書長游文宏說,農村廚房旅行體驗「六味」,從原味切入農場新貌、鮮味認識特色食材、美味領略農村料理、在地味瞭解伴手特產、新滋味感受傳統與創新的烹調與品嚐、人情味讓人感動的農場主人故事。

游文宏表示,《食農教育法》通過後賦予食農教育法源依據,「食材旅行」是主題旅遊,「農村廚房」是生活體驗,當全球在地化成爲趨勢,「越在地,越國際」成了顯學;農村廚房遊程把食農教育轉化成輕鬆的「享在地、食當季、玩中學」,盼在參與者心中種下一顆農業種子。

想要進一步瞭解,甫上市《農村廚房,旅行中》全書超過12萬字、400張照片及手繪圖,深度報導臺灣17家最新的農村廚房,附上各農場主人提供奉茶有禮兌換券,包括住宿、遊程、餐飲優惠,特色點心、飲品、農特產品招待,更多資訊可參考臺灣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網站。

南北館市場賣面龜、「咔哩咔哩」點心與雙胞胎的老攤商。記者戴永華/攝影

北館市場小巷弄裡的商店林立,很有日本街店fu。記者戴永華/攝影

經由「少年阿公」方子維(左)導覽解說,傳承第二代的師哥型男老闆,開心與客人分享油飯。圖/讀者提供

運用當季的在地食材,遊客在「農村廚房」體驗製作美味料理。圖/讀者提供

全臺最美的高架火車月臺「冬山火車站」,造型像瓜棚,是宜蘭的網拍熱點。記者戴永華/攝影

體驗農村廚房,自己動手採摘蔬菜做料理。圖/讀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