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聞重災區的競賽圈「水貨遍地」, 如何才能不被割韭菜?
隨着海外大學尤其是美本和英本申請競爭的加劇,既能體現學生興趣愛好,又能呈現出學術深度的國際賽事,人手標配。
小林找來了幾個今年剛被錄取學生的課題,光看題目,都能理解爲什麼並不能保錄取的科研和競賽成爲剛需的原因了:在不一樣的課題裡,突圍了申請時最擔心的同質化。
哈佛:《實時環境感知的智能導航系統》
MIT:《基於機器學習實現層析紅移分佈的邊緣化》
哥大:《構建描述活動星系核(AGN)中超大質量黑洞周圍吸積盤結構的方法》
但是科研和競賽的水也很深。泄題、造假、代寫都層出不窮,更多的是「水貨遍地」,錢花了根本看不到結果,甚至有人直言:就是綠油油的韭菜!
到底國際賽事如何辨別?不同學科如數學、生物、計算機如何規劃?怎麼才能不被割韭菜呢?
■就在前段時間,頂級三十ISEF原一等獎得主獎項公佈後,被舉報其獲獎項目中的成果是挪用他人成果。ISEF科學協會緊急撤回一等獎獎項和獎金,又是一起造假。
升學的變化
這些問題,沒有比在競賽圈紮根7年之久的翰林國際教育更有發言權。
在2017年國際競賽在國內剛起步階段就入局,一路見證了國內競賽市場的風雲變幻,可以說是鼻祖了。諸多賽事都是由其發現並且介紹進入國內的。
從創辦開始,翰林就在其官網梳理了全球適合初高中生參加的學術活動,持續介紹了無數的賽事,打破信息差。
爲此,翰林非常看重學術誠信,也因此成爲了不少賽事的主辦方和合作夥伴。比如翰林是AMC中國區組委會授權的考點。
至今,翰林每年送出6000+名學生打比賽,已然打遍數學、化學、生物、計算機等九大學科120+國際賽事。
短短6年,累計拿下上百個全球榮譽、Team China(中國代表隊)隊員、超級金獎和滿分成績。
光2024年上半年,翰林的學子們就有多項金獎入賬:
6支隊伍全部晉級IMMC國際數學建模挑戰賽,晉級率100%;
UKChO英國化學奧賽,獲得48金、26銀、13銅;
Brain Bee腦科學活動,全國賽獲得3個一等獎,4個二等獎,6個三等獎;區域賽53人獲獎,25人晉級全國賽,14個一等獎,16個二等獎,23個三等獎;
HOSA全美生物與健康未來領袖挑戰賽,獲得ATC生物1金1銅,ATC化學1枚全國銀獎;
USACO美國計算機奧賽,共計8位白金級別,32位金級,37位銀級;
FBLA全球未來商業領袖挑戰賽,FBLA China賽區學術潛力測評中23人獲得領導力會議邀請,翰林隊伍斬獲Marketing類目全國第一,3位翰林學員獲得全國金獎併成功晉級全球賽;
IOL國際語言學奧賽,IOLC水平測試個人獎項專業組,1人High Distinction,6人Distinction,2人Merit;新秀組,2人High Distinction;等等。
2021-2024年,翰林學生已累計拿下哈佛(8枚)、普林斯頓(6枚)、耶魯(8枚)、哥倫比亞(5枚)、斯坦福(10枚)、賓大(16枚)、麻省理工(14枚)、康奈爾(25枚)、加州理工(6枚)、牛劍(61枚)等頂尖錄取。
歷經這些年的競賽變化,翰林也發現了大學錄取的一些趨勢:
2017年國際競賽剛進入中國,很多學生僅憑一兩門競賽成績就能錄得很好;
2019-2020年前疫情時代,競賽+科研很火,有一門競賽,再加一門科研就能得到不錯的錄取。
而從2021年開始,很多學生的作品更加帶有社會屬性的人文關懷,即利用學術特長解決實際社會問題。
爲了讓更多人瞭解到賽事,並且讓更多孩子對號入座找到匹配的比賽,翰林將多年研究成果,融合成了內容詳實、獨家視角的國際競賽白皮書。
其中收錄了截至2024年的125項國際競賽,涵蓋數理化生、計算機、商科、數模、文科社科等不同領域,成爲了人手一本的百寶書。
我要領取
更多信息可諮詢顧問
國際賽事的分類
很多人常問,打賽事,會不會影響課內學習?
通俗意義上,國際競賽考察的內容不會脫離IB、AP、A-Level三大主流國際課程知識點範疇,不刻意追求「廣度」,考察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深度」,更爲刁鑽。
比如物理中的熱力學,知識點板塊是一樣的,都涵蓋溫度和熱量、熱力學第零定律、熱傳遞的基本方式、理想氣體和氣體動力學模型。競賽會在已有知識點的前提下進一步拓展,如熱力學第二定律會拓展到熵變(entropy change)。
「學而優則賽」這句話是有道理的。如果高中知識體系不完善,基本就關閉了國際競賽通道,這是先決條件。
當然不排除有的孩子成績不出挑,但是語言溝通組織能力突出,可以嘗試一些商賽,PBL類賽事如YOC,CTB等等提高競爭力。
如何選擇自己想參加的賽事呢?
國際競賽大致可以被分爲客觀賽事、主觀賽事及科研類賽事。
客觀賽事是有標準題目和答案的考試,如各類奧賽,如果沒有拿獎對升學作用很小,這些賽事唯成績論,拿到大獎的學生普遍都能斬獲名校錄取。
主觀賽事及科研類賽事沒有標準答案,一般提交作品或答辯,評委主管評獎,如商賽、數模、人文寫作等。題目有一定的靈活度和自由度,對綜合能力如語言水平、領導力、批判性思維、寫作能力有要求。
這兩類賽事能拿獎最好,即便沒有拿獎,若有一份完整的參賽作品,也可以在升學時提交來證明自己的能力。
一般來說,前30%通常屬於有效參賽(通常比賽的三等獎,或銅獎線),前20%屬於優秀(通常比賽的二等獎或者銀獎線),前10%屬於在本學科內有突出優勢,只有前1%或更高名次可以讓申請者有巨大的學術優勢。
但是,並不是所有被錄取的學生都一定斬獲了競賽大獎,也有拿了獎學生與頂尖名校失之交臂。
競賽是學術能力的體現之一,重點是深化興趣,探索方向,展示學術競爭力和熱情。
賽事特別多的情況下,比如數學學科熱門賽事就有三四十項。
最「直接」的方法是判斷這個賽事是盈利化還是非盈利化,一般來說,非盈利化賽事的含金量更高,是各學科學會、基金會或大學舉辦,爲了選拔人才、促進學術交流。
像要進入美國數學奧賽USAMO,第一輪要經過AMC選拔,獲得前2.5%或前5%成績才能晉級到邀請賽AIME,在AIME中達到晉級線纔有資格參加USAMO。
盈利化賽事舉辦方通常是一些商業機構或僞裝爲非盈利機構的商業公司,主要目標是先用賽事將學生圈進來,爲一些商業性質的項目導流。
但是,非盈利化賽事也並非完美無缺,因爲收費低,沒有那麼多的運營經費和足夠的售後人員配給,因此服務質量一般,這是其「先天弱勢」。
每年AMC考試被詬病分數判錯,向官方申訴的時候往往被冷處理或得不到迴應。
這也能理解「爲何AMC考場一旦出現作弊,官方很容易一刀切」,只要一人發現作弊,整個考場會被連帶,這是典型的非盈利賽事舉辦方的處理方式,很難服務到每個人。
那麼,那些盈利化競賽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嗎?我們不能否認其雖然含金量不高,但對於低齡學生來說可以拓展學術興趣,增加體驗,爲孩子增加正向反饋,學有餘力也是很鼓勵參加的。
競賽的新趨勢
那麼,賽事到底要如何規劃呢?翰林給了三個方向:
第一個維度:年級。
11年級是高中生申請前的關鍵時期,雖然進入最忙碌階段,但學術實力也達到頂峰,如果學有餘力,把時間留出來參加含金量高的國際競賽,且衝擊級別高的賽事,很容易有結果。
以數學爲例,它是課程驅動的學科,有很多知識點版塊,建議在9、10年級預學高年級課程的內容,那麼11年級參加競賽可以奠定大量優勢。
■數學學科學術競賽規劃
第二個維度:學科。
如果孩子有感興趣的學科,則可以從學科下手。在高中生中,最受歡迎的就是數學、生物等學科。數學作爲基礎學科,是諸多競賽的基石。
如計算機和數學關聯大,它和數學的區別在於計算機在課內要學的內容比數學少很多,以AP CSP和AP CS A爲主,而是課外學一些算法、數據結構、編程等。
■計算機學科學術競賽規劃
第三個維度:時間分配。
正如以上數學和計算機的對比,後者在課外的時間分配比重要明顯高於前者。除了課內、課外,寒暑假有大塊時間,適合完成一個完整項目,可以參加一些科研科創國際競賽。
比如理化生這類自然科學裡的實驗學科,因爲需要完成實驗、蒐集數據、論文寫作等,對大塊時間的需求更高,因此寒暑假更重要。
■生化學科學術競賽規劃。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賽道只針對外籍、綠卡或美高的學生,可以重點關注,避免競賽同質化。
翰林觀察了歷年學生的學術特點,發現一個明顯的趨勢:交叉學科。
「近幾年一門學科專研到底的學生越來越少了,交叉學科越來越多。」
「跨學科綜合能力和社會洞察」,是獲獎和錄取學生學術履歷的高頻詞。
就如近三年翰林錄取MIT的7個學生,很多都是全球科學工程大獎賽ISEF的大獎得主。參賽學生需要從官方給定的幾十個課題中選擇自己適合的方向,並提交論文、最終答辯,以及公示作品。
他們的科研作品有何共性?作品標題一目瞭然,都是跨學科課題:
《基於機器學習的藥物篩選系統》
《生物信息學 - 單細胞RNA測序分析帕金森病遺傳風險的細胞類型》
《基於自然語言處理的Covid 19 知識圖譜》
《數值模擬屋面設計對建築風荷載的影響》
《使用深度學習來進行文本識別阿爾茲海默症的早期症狀預測》
■MIT的本科跨學科專業,比如化學和生物、計算與認知、計算機科學與分子生物學,以及人文與工程、人文與科學等
每年接觸這麼多學生,那些得大獎的同學,都有什麼共性呢?
「天賦當然很重要,但是走到最後的高中學生裡,強大的時間管理能力和主動學習意願纔是最核心的競爭力。」
競賽超出原有知識點深度,老師不可能強迫孩子學,父母只能提供財政支持,說實話有時候還過於心疼孩子幫倒忙。
所以孩子要學好,首先都是憑藉自我意志力和驅動力堅持下來的——願意把所有知識點吃透,錯題一遍遍地刷,老師佈置下來的任務按時按點完成,心態管理得還特別好。
其次,表達能力也越來越重要——在頂尖賽事如ISEF,最後都有上臺演講,以及接受他人提問的答辯環節。
在競賽內卷嚴重的當下,很多家庭不惜爲了一個名譽,把孩子塞進不適合的賽道,甚至花錢搞獎,或通過不當手段意圖矇騙評委,這已經違背了學術競賽的初衷。
但事實上,追逐獎項背後是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入,而且頂級的獎項都是稀缺的,最後成功登頂的少之又少。
所以,到底競賽科研的價值是什麼,如何才能不被割韭菜,或許正是源自我們的期望與價值。
AMC2023賽季
翰林253人晉級AIME
20人達到USA(J)MO(美國數學奧林匹克)分數線
領跑國際教育圈歡迎掃碼添加顧問老師
領取AMC8/10/12備考資料
(翰林是AMC官方授權考點)
注意: 2024.10.19前可無表退考,並100%退報名賽,2024.10.19起已鎖定考位,若退考不退報名費。符合本次免報名費活動的學員,正常參加考試後,翰林在2024.11.28前分批安排退回120元/240元報名費。 若缺考未參加考試,將不予免報名費。 *活動最終解釋權歸翰林所有。
我要諮詢/報名
更多信息可諮詢顧問
翰林數學導師陣容(部分)
張博士 翰林數學教研組組長
◾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理論數學博士,復旦大學上海數學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7年理論數學的研究和相關教學經驗,曾教授過大學數學系本科至研究生大部分專業課程。
◾曾參與了 AMC與美國大學生數競(Putnam、Virginia Tech等)的講座與培訓工作。
2023-2024年AMC及AIME戰績(不完全統計):
AMC10、12輔導晉級AIME人數79+,其中前1% DHR20名,最高分滿分145.5;AIME 10分+ 學員20名,7分+學員29名。其中14分一人,13分一人,12分六人,11分八人,10分四人。11名學員達到USA/JMO分數線
2022年11月AMC及AIME戰績(不完全統計):
AMC10/12輔導晉級AIME人數51+,其中前1% DHR11名,最高分滿分150;AIME10分+學員7名,7分+學員11名。其中13分兩人,12分一人,11分兩人,10分兩人。5名學員達到USA/JMO分數線,三名學員分別實際晉級USAMO和USAJMO。
2021年11月AMC及AIME戰績(不完全統計):
AMC10/12輔導晉級AIME人數29+,其中AMC10 DHR兩名,AMC12 DHR三名,最高分滿分150;AIME 10分+ 學員四名,七分+學員12名。其中13分一人,11分三人,9分、8分各兩人。5名學員達到USA/JMO分數線,兩名學員分別實際晉級USAMO和USAJMO。
夏校戰績(不完全統計):
2023年:所帶AMC學員中,七名申請美國頂級數學夏校ROSS Mathematics Program,其中三名拿到offer,兩名拿到waiting list,兩名申請Stanford數學夏校SUMAC的學生均拿到offer,四名申請Awesomemath的學生全部拿到offer;
2022年:所帶所帶AMC學員中,四名申請美國頂級數學夏校ROSS Mathematics Program的學生兩名拿到offer,一名申請Stanford數學夏校SUMAC的學生拿到offer,五名申請Awesomemath Level3,4的學生全部拿到offer。
沈老師
◾本科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工程系,本科期間獲得CSC獎學金赴澳大利亞交流學習。
◾碩士以專業課top 1% 畢業於美國邁阿密大學金融數學專業並獲得學費減免。
◾畢業後,先後在美國兩家互聯網公司,參與交付多個項目,4年美國學習, 工作和生活經驗。
◾回國後深耕國際教育工作,累計授課3000小時,可全英授課,授課風格輕鬆,邏輯嚴密,重點突出,注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深知養成邏輯思維能力習慣的重要性,課堂上能夠根據每位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熱情。
◾熟知AP 統計微積分,ALevel, IB AA/AI, AMC 8/10等國際課程教學體系。聽課學員中IB數學7分率佔比85%, A-Level 高分學員,得A率佔比100%, AP微積分 5分率佔比90%。
馬老師
◾本科畢業於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會計系
◾碩士以優異成績畢業於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金融管理項目
◾學習過O-Level及A-Level課程,憑藉優異的O-Level成績考入新加坡前二的高中:華僑中學,並憑藉優異的A-Level成績拿到新加坡國立大學工商管理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精算學等多個offer。
◾在新加坡全英環境完成初中和高中教育,熟悉新加坡和澳洲教育體系,且具有豐富的數學國際競賽參賽經驗。雅思8分,可全英文授課。擁有12年海外留學和工作經驗,回國後曾就職於四大會計師事務所。
◾講課風格耐心,細緻。課堂中注重知識點的歸納總結,善於整理解題思路,因材施教,致力於幫助各種知識基礎水平的學生制定科學的學習計劃,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激發學生對於數學的熱情。
劉老師
◾英國愛丁堡大學計算機科學學士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碩士
◾5年海外留學經驗,紮實的數學計算機學科基礎。在校期間參與理論計算機方向的研究,擔任數學計算機科目的課程助教,碩士期間曾在加拿大從事軟件開發相關工作。
◾個人海外學習工作生活經驗豐富,對海外文化和教育風格有深刻體會,教學注重激發學生興趣,擅長幫助學生提升積極思考,高效學習的能力。
夏老師
◾英國約克大學電子工程學士
◾澳大利亞莫那什大學信息科學碩士
◾6年海外留學經驗。對A-Level課程設置熟悉,有多年英國課程小學和初中數學、物理及科學課程教學經驗。
◾善於和學生溝通,講解做題的思路技巧。學生覆蓋全國範圍內國際學校及公立學校。尤其幫助初接觸國際課程的體制內學生過渡,並考取優秀英國私立小學、中學。
周老師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本科精算統計雙專業畢業
◾南加利福尼亞大學數據分析專業碩士
◾高中時期就讀於國際學校,本科時期擔任微積分助教,研究生時期輔導過多名學生準備ap考試,包括微積分統計的知識點授課以及答疑,熟悉國際課程體系,美國教育方式。
◾曾參與數字化工廠關於實時定位系統(RTLS)在製造業工廠數字化轉型的實際運用的大型項目,以及長城證券量化分析“主動股權基金多維特徵量化評估”研究項目,負責數據的處理以及建模,有着紮實的理工科背景和相關項目經驗。同時有着6年豐富美國學習生活經驗,可全英文授課。
* 以上賽事主辦方爲海外機構,不與任何中國的大學、中學或小學升學加分活動掛鉤,其成績不會作爲任何中國中小學升學或評優的依據,僅定位爲針對中學生的課外興趣活動和國際教學交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