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逛大街! 動保員緊急查各館區...原來整個動物園都是牠家

動物園的同仁園區巧遇野生穿山甲,興奮到拍照時手顫抖。(圖/臺北市立動物園提供,下同)

記者吳鎮良/綜合報導

「穿.穿.穿.穿..山甲怎麼會在外面?」臺北市立動物園同仁有天發現一隻穿山甲,竟然在臺灣動物區和昆蟲交界處閒晃,同仁先用激動顫抖的手拿出手機,趕緊拍張照,然後立馬通報,詢問館區是否有穿山甲不見了?!幾經波折,最後驚喜確認那是隻野生的穿山甲。(即時接收毛毛軍團訊息!快加寵物雲Line)

其實,在臺北市立動物園區內,除了原來照養的動物外,還有相當豐富的野生植物存在各個角落裡,讓許多親自到訪動物園的遊客或是研究人員相當驚豔,也深深受到感動。

▲臺灣獼猴還曾數度在遊客步道附近徘徊。(詹德川攝)

臺北市立動物園位於臺北盆地的東南山麓地區,屬於二格山系,涵蓋面積約165公頃的丘陵谷地,透過文獻資料得知,在變身爲動物園前,原本環境山谷中的農墾地,梯田菜園竹林次生林墓地,可想而知,當時的生物相和建園過程有很大的差異

1987年新園開幕後,園內光禿一片,經過多年的自然演替及人工努力引入各種植物,野生動物相也逐步的改變。而園區在興建過程中,除了遊客活動區及動物活動場有較大面積的開發外,靠山坡部份還保留相當原始的風貌,也持續提供野生動植物良好的棲息生存環境。

▲秋天是觀賞翡翠樹蛙最好的季節。(樑彧禎攝)

動物園長期針對園區進行生態資源調查,其中包括哺乳類鳥類爬蟲類、兩棲類和淡水魚類,另外,還包括蝴蝶蜻蜓等較容易進行調查的昆蟲類羣。由於良好的棲息環境,園區的野生動物相十分精彩,透過自動照相機架設除了曾經拍過山羌、白鼻心鼬獾等常見物種外,甚至還拍到過麝香貓、食蟹獴、灰腳秧雞和藍腹鷳等稀有物種。

經過多年的調查,園內已發現和記錄到至少有138科508種自生維管束植物,以及至少10科130種蝴蝶,11科87種蜻蜓,12科28種淡水魚類,6科22種的兩棲類,14科43種的爬蟲類、51哺乳類131種的鳥類和18科33種的哺乳類。(ETtoday寵物雲有IG了,快按追蹤)

▲野生的臺灣藍鵲經常成羣結隊從遊客面前飛過。(樑彧禎攝)

動物園除了照養爲數衆多的瀕危動物之外,更擁有非常豐富的本土野生動物資源,下次在園內拜訪舍內的照養動物外,不妨花點時間觀賞水池飛舞的蜻蜓和在樹林間自在飛翔的野生鳥類,說不定運氣好的話還可能會跟野生藍鵲、大冠鷲、食蟹獴來個不期而遇喔!

►修圖修到厭世!這款CP值很可以

更多精采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