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直銷業修法改許可制?直銷協會:恐扼殺傳銷業發展

直銷協會協助民衆瞭解直銷。(圖/中華民國直銷協會提供)

優良的傳直銷業受公平會監理主管。(圖/中華民國直銷協會提供)

傳銷業者日前集結2、300人在立院舉行記者會,呼籲政府將現行報備制改爲許可制,並從公平會移交經濟部管轄。中華民國直銷協會表示,事實上根據多層次傳銷管理法第十八條,對非法傳銷一直都有相對應罰則。而過去四十年來,多數直銷業者也都非常自律,也讓傳直銷業在臺灣能夠持續蓬勃發展,產業規模達新臺幣千億之譜,目前已有四百萬人從事傳直銷,人數持續增加,創造臺灣的經濟繁榮。

協會表示,未來只需要加強對非法傳銷業的管理,以及擴大執法能量,就能保障現行傳直銷業者,主管機關之更動並不能保證打擊非法而保障合法業者,更何況從公平會改隸爲經濟部主管,爲什麼就能祛除直銷業是老鼠會的污名?而公平會也已在7日修正傳保會設立辦法,首度導入產業發展思維,並以三大修正主軸,迴應外界對傳保會的期待。

直銷協會表示,傳直銷是具有特性的產業,而經濟部主管全國各行各業,對具有特殊性質的產業未必能因應特性有效管理,這均須要專責機關應對。例如保險與銀行業由金管會管理,農牧業是農委會主管,這也是當初傳直銷由公平會主管的主要原因。

而經濟部目前編制,即使是已經在審查中的經濟部組織法草案,恐怕也難以對傳直銷業有更好的監理狀態。更何況大多數先進國家,早已是委託給對行業競爭行爲有研究和專業的公平交易或專責機關主管,或以特定機構來做營業行爲之前置規制或篩檢處理。

未來假設傳直銷業由報備制改成許可制,不僅疊牀架屋,也加重主管機關事前審覈負擔,如何認定,如何審理,也會讓外界有主管機關擴權的疑慮。未來勢必扼殺傳直銷業的生命力與發展,造成更多問題。

直銷協會表示,少數人的異議恐怕不能代表全臺灣四百萬傳直銷從業人員的心聲。而中華民國直銷協會會員,就佔國內傳銷產值超過五成。直銷協會表示,民衆要選擇傳直銷作爲行業,可以多參加公平會、傳銷保護基金會、消保機構團體或直銷協會的課程與說明,在選擇加入從業之前,可據此評估這間公司是否符合傳直銷業的要件。協會也呼籲政府,不要因小失大,反而扼殺了傳直銷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