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下最高賠償的「麻醉風暴」 補償條例有譜了

臺灣麻醉醫學會比照「國是會議」,召開全國「麻」是會議,探討麻醉的困境與展望。(陳志祥攝)

「麻醉安全」逐漸受到重視,更是手術成功的重要關鍵,臺灣麻醉醫學會今(19)日召開全國「麻」是會議,「麻醉風暴」仍是麻醉醫師最關切的議題好消息是麻醉事故補償的相關草案即將送進立法院,最快下個會期通過。

一般人都知道麻醉工作風險高,在手術室內,手術醫師專注在他的手術,而所有病人生命徵象都是麻醉醫師評估,所以解決麻醉的醫療糾紛,有必要加強工作的保障。

衛福部醫事司簡任技正呂念慈表示,麻醉事故補償比較麻煩是要釐清事故癥結,包括病人病情複雜度年齡藥品過敏問題,過去經辦手術麻醉事故爭議事件,只有1例申請,最後卻與麻醉無關,因爲內容複雜,有否必要設立麻醉事故補償專法需要再討論。

臺灣麻醉醫學會理事長坤堡指出,國內生育事故處理試辦計劃成效良好,因而105年實施生育救濟處理條例,帶動婦產科醫師迴流。不過,呂念慈說,麻醉事故不像生育事故容易判斷。

目前國內最高的醫療糾紛就是麻醉不當的判例賠償金4000多萬元,陳坤堡表示,醫療糾紛有40%與開刀、麻醉有關,爲了「生死兩相安」,在手術出現非預期事故發生後,可以得到適當救濟,所以推動麻醉事故救濟條例。

呂念慈認爲,麻醉事故能不能單純到可以立一個法律適用,其實在衛福部討論過很多解決方式,並不排除立法,不過,立法之前必須搞清楚一些模糊因素

今年衛福部已經在修訂「醫療法」,明列住院醫師權益時,同時針對醫師投保醫療責任險與醫療責任分攤機制,進行法條的修訂,呂念慈說,如果獲得立院通過,可以透過保險互助金方式處理,不見得要另立專法。

新修訂「醫療法」中,有關醫療機構必須爲醫師進行醫療責任分攤,最近就要送進立法院,如果下個會期審查過關,將來國內所有醫院就要爲醫師處理醫療責任的風險分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