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海右人才就業數智化平臺”、國家級產業園開園運營……2023,濟南人社用實績交卷

2023年,濟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和“項目突破年”要求,錨定“勇當排頭兵、建設強省會”,以創新的思路抓謀劃,以改革的舉措抓落實,圓滿完成各項目標任務,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爲經濟回升向好和民生持續改善作出了積極貢獻。

就業形勢穩中向好

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7.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再就業7.03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9136人,公益崗開發上崗4.56萬人,建成零工公寓5533間,幫助重點企業解決用工4.7萬人。

【亮點1】制定出臺《濟南市穩定和擴大就業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等一系列穩就業政策舉措,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系統性的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政策體系,打出穩就業組合拳。

【亮點2】聚焦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存在的就業信息不對稱、崗位供需不匹配兩個突出問題,創新打造“海右人才就業數智化平臺”,開發“濟南雲聘e碼通”,建立崗位信息和求職信息“雙歸集機制”,有力提升就業工作質效。《人民日報》刊文報道濟南依託大數據精準助力大學生就業。

【亮點3】對農民工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深入開展農民工工作調研,提出新時代農民工“十個新期盼”,出臺《濟南市農民工服務保障工作提升九大行動實施方案》,有力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提升完善市外來務工人員(農民工)綜合服務中心功能,大力開展送政策、送崗位、送培訓、送安全等關愛服務活動140餘場次,選樹表揚“最美農民工”50名、“表現突出農民工黨務工作者” 25名、“表現突出農民工黨組織” 20個,推動農民工更好融入城市。

【亮點4】城鄉公益崗做法入選由中國國際扶貧中心、世界銀行、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亞洲開發銀行、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等7家機構聯合評選的“2023全球減貧最佳案例”。

【亮點5】個人貸款最高額度提到60萬元,小微企業貸款最高額度提到1000萬元,發放創業貸、穩崗貸25.5億元,落實創業補貼4600萬元,扶持市場主體8290家。

社保水平穩步提升

實施“全民參保計劃”,社保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參保結構持續改善,社保待遇穩步提高,社保服務更加便捷、更加溫暖。

【亮點6】社保精準擴面被央視《新聞聯播》報道。濟南發揮大數據、AI智能技術優勢,重點面向靈活就業、新業態從業人員等6類重點羣體精準推進政策找人,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

【亮點7】自主研發社保“雲窗口”、“區塊鏈+”待遇發放、網辦退休等平臺系統,實現高頻社保業務“免申即享”“秒批秒辦”,48項業務實現跨域通辦,待遇資格靜默認證率達到99.8%,社保公共服務綜合網辦率達98.2%。

【亮點8】組建幫辦代辦服務隊伍,開展上門“親情幫辦”服務,讓參保羣衆享受到“零距離”、更便捷的業務辦理。

【亮點9】社保卡加載公交功能,實現“一卡通乘”,社保服務更便捷、更高效、更溫暖。

【亮點10】入選全省“人才年金”首批試點城市,534家企業建立企業年金制度。

人才引育迸發活力

新增青年人才16萬人,其中博士1521人;引進海外留學人員2112人,全市人才總量突破278萬,我市獲評“2023中國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亮點11】高標準建設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加強CBD園區開園運營,舉辦黃河流域人力資源服務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大會、首屆黃河流域人力資源人力資本服務創新大賽,推動我市人力資源產業發展走在全省前列。

【亮點12】搭建“才聚泉城常態化互動式招引平臺”,引才戰略合作高校106家,人才工作聯絡站74個。

【亮點13】打造5家市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特色首席技師工作站,國家級、省級、市級技能人才培養載體分別達到15家、29家和51家,規模居全省首位。參加第一屆山東省職業技能大賽,獲得獎牌37枚、全省首位。

【亮點14】支持鼓勵博士後人才創新創業,在全國第二屆博士後創新創業大賽中獲金獎3名、銀獎7名、銅獎6名、優勝獎12名, 獲獎數居全省第一。

【亮點15】成立濟南市高層次人才服務聯盟,拓展“金卡合夥人”57家,提供專屬市場服務220項,打造人才安心工作、舒心生活的良好環境。

勞動關係和諧穩定

主動應對勞動維權新形勢新情況,完善勞動關係協調機制,防範化解矛盾問題,有效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亮點16】開展和諧勞動關係創建工作,爲18家國家、省級和諧勞動關係企業、園區授牌。推廣使用電子勞動合同平臺,覆蓋企業1500餘家。

【亮點17】開展根治欠薪攻堅行動,構建市、區、街鎮一體聯動工作體系,創新推出“泉城安薪碼”,處理拖欠農民工工資線索4425件,欠薪線索辦結率92.1%。

【亮點18】推行“仲裁+工會+法律援助”多元化解機制,提供網上立案、線上庭審、電子送達等便民服務,全市仲裁機構立案受理1.86萬件、結案率99.85%,調解結案1.2萬件、調解成功率80%。

公共服務不斷優化

以行風建設爲抓手,強化數字賦能,夯實基層基礎,不斷擦亮“溫暖人社”品牌。

【亮點19】加強系統行風建設,提升基層平臺規範化標準化水平,組織全市人社系統基層平臺業務技能練兵比武,選樹一批“人社知識通”和“崗位練兵明星”,引導人社幹部職工學榜樣、強素質、樹形象。

【亮點20】強化數字人社建設,144項人社業務實現網上辦理,54項實現“全省通辦”和“跨省通辦”,30項上線“愛山東•泉城辦”,90項業務納入政務服務終端,網上辦、掌上辦等不見面服務逐步成爲主渠道。

(大衆日報·大衆新聞客戶端記者 段婷婷 通訊員 王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