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與監管雙輪驅動 中國期貨業2024年邁向高質量發展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2024年,一轉眼就迎來了讀秒倒數。對於中國期貨業而言,這一年,儘管挑戰多多,但也收穫滿滿。年終時刻,證券時報記者特以六大關鍵詞記錄行業一年來的努力與成長,並期待中國期貨業在新的一年裡,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步伐更加鏗鏘有力。

證券時報記者 沈寧 魏書光 許孝如

回首2024,國內期貨行業的發展勢頭依然強勁,年內新增15個期貨期權品種,行業創新可謂無處不在。與此同時,行業監管也並不缺位,一系列重要文件相繼出臺,爲期市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促使期貨業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持續提升。

146

《期貨和衍生品法》自2022年8月正式施行之後,期貨品種上市實施註冊制。近兩年,新品種的上市時間和流程明顯縮短,創新腳步大幅加快。

數據顯示,繼2023年上市21個期貨期權新品種之後,2024年又新增上市15個新品種。尤其是在年底,多晶硅期貨、多晶硅期權和瓶片期權集中上市,進一步豐富了我國期貨市場的產品生態。

截至目前,我國期貨市場已上市146個期貨期權品種,廣泛覆蓋農產品、金屬、能源、化工、建材、航運、金融等國民經濟主要領域。成熟商品期貨的期權覆蓋率超過80%,圍繞場內品種開發的商品指數產品、場外衍生品不斷涌現,多元聯動的產品生態正在加快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市的新品種,都與重要的工業產業鏈相關。比如,多晶硅服務於新能源光伏產業,瓶片服務於聚酯包裝產業,而原木服務於林木產業。這些新品種的推出,旨在爲相關企業提供更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促進產業鏈穩定、健康發展。

12月7日,證監會副主席陳華平在第十九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上表示,當前,期貨市場品種體系不斷健全,市場運行穩中有進,價格影響力顯著增強。“大部分期貨品種價格已成爲境內貿易定價基準,原油、橡膠、PTA、鐵礦石等開放品種在亞太地區具有價格影響力,已被廣泛用於跨境貿易定價參考。”

其中,掛鉤“上海膠”期貨價格的跨境貿易實貨量約佔我國天然橡膠進口量的40%。在有色金屬、油脂油料、能源化工等產業,期貨已成爲保障企業平穩經營和產業鏈穩定運行的“必需品”。

新品種的加速上市,使得期貨市場的覆蓋面進一步擴大,產品體系更加完備,不僅提升了我國期貨市場的廣度和深度,也體現了市場改革和創新的成果。期貨市場的產品創新正在服務於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爲相關企業提供更全面的避險工具和更高效的風險管理解決方案。

黃金耀眼

2024年,大宗商品市場熱鬧非凡,市場波動明顯加大,多個品種上演了波瀾壯闊的行情。尤其是價格屢創新高的黃金,更是光芒四射。

年初,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通脹高企、地緣政治局勢緊張的背景下,黃金價格持續飆升,創出歷史新高;9月,隨着美聯儲首次降息及點陣圖“鴿派”轉向,黃金價格迎來新一輪加速上漲,國際金價連破2600、2700美元大關,最高觸及2801美元,國內黃金飾品則突破800元/克大關。

整體來看,COMEX黃金期貨年內漲幅超過27%,上期所黃金期貨主力合約年內漲幅則高達28%,黃金走出了一輪轟轟烈烈的牛市行情。高盛在2025年大宗商品展望中指出,黃金是應對通脹和地緣政治的“Top Trade”(頂級交易),預計金價在2025年底漲至3000美元/盎司。

除了黃金,航運指數期貨、氧化鋁期貨以及股指期貨等,同樣備受市場關注。

2023年末,紅海危機爆發,集運指數(歐線)期貨一路狂飆。今年年初,市場情緒迴歸平穩,期價有所回落。4月開始,隨着歐洲補庫需求以及繞航等造就了階段性的供需錯配,期價再度大幅飆升,最高升至5811點,但隨後又掉頭向下,全年走出了“過山車”行情。

在全球去庫週期和國內鋁土礦資源萎縮的大背景下,氧化鋁供應端遭遇前所未有的壓力。疊加海外多個工廠的減產衝擊,市場對氧化鋁供應的恐慌有所加劇,氧化鋁期貨價格大幅攀升,最高觸及5540元,年內漲幅近40%。

9月底,在一系列政策利好的刺激下,A股瞬間被引爆,股指期貨迎來全線大漲,持倉量快速提升,各個合約罕見地大幅升水,活躍的交投也帶動期市資金總量創下年內新高。十一假期前夕,券商和期貨公司紛紛迎來了一波期指開戶熱潮,市場信心明顯恢復,這也讓不少行業人士對2025年的市場抱有期待。

人事變動

今年,期貨行業迎來了一大波人事更迭,新鮮“血液”不斷注入。無論是期貨交易所還是期貨公司,都出現了較大人事變動,逾20家期貨公司變更了高管。

在期貨交易所層面,12月12日,上期所、鄭商所同日換帥。魯東昇任上期所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鳳海不再擔任上期所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賀軍任鄭商所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魯東昇不再擔任鄭商所黨委副書記、總經理。

在期貨公司層面,12月中旬中期協公佈了最新一批期貨公司高管人員名單。華西期貨擬任董事長朱衛華、廣州金控期貨擬任董事長張金城、通惠期貨擬任董事長陳斌通過測試。還有兩家期貨公司公佈了擬任總經理,分別是中泰期貨擬任總經理周順遠、銅冠金源期貨擬任總經理溫玥。在董事和監事方面,黃學嘉擬任國海良時期貨監事會主席、張晉擬任申銀萬國期貨監事會主席、劉玉龍擬任南華期貨獨立董事、彭俊衡擬任五礦期貨獨立董事。

實際上,11月,期貨公司高管變動同樣頻繁。比如,韓麗萍接任格林大華期貨董事長、王海洋出任華鑫期貨總經理、羅強出任佛山金控期貨總經理,另外還有6家期貨公司擬任10名副總經理、首席風險官。11月21日,新三板公司華龍期貨發佈公告稱,董事長陳義軍因個人工作調整,辭去了董事長和董事會秘書職務。

更早前的9月,永安期貨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收到葛國棟提交的書面辭呈,葛國棟辭去公司第四屆董事會董事長等所擔任的其他一切職務,黃志明接任。同月,弘業期貨公告稱,董事會同意聘請趙偉雄擔任公司總經理,儲開榮不再兼任總經理。

除了高管變更,期貨公司的股權變更也引人關注。12月23日,海通期貨公告稱,公司由無實際控制人變更爲上海國際集團。也是在近日,倍特期貨有限公司正式宣佈,公司名稱正式變更爲“成都交子期貨有限公司”(簡稱“交子期貨”),公司股權結構近年來已經歷了兩次重要變更。

10月底,北京產權交易所發佈公告稱,中融匯信期貨有限公司的3家股東就持有的公司100%股權向社會公開招募投資人。9月初,於新三板掛牌上市的海航期貨股份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持有海航期貨91.09%股權的股東海航資本集團有限公司擬轉讓公司的股權。同樣在9月初,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披露,中海信託將掛牌轉讓其所持的國聯期貨全部股權,共計1.755億股股份,佔國聯期貨總股本的39%,轉讓底價爲4.22億元。

機構化

2024年以來,期貨開戶業務保持平穩增長,期貨客戶總量、增量和質量穩步提升。

中國期貨市場監控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1月15日,期貨市場有效客戶數首次超250萬個,創歷史新高。相比2023年末217.9萬個,增長顯著。

另據中期協數據,今年1月至11月,我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金額561.99萬億元,同比增長7.98%。截至11月底,全市場有效客戶數248.98萬戶,資金總量1.73萬億元,較年初分別增長12.86%、14.97%。

近幾年,以產業客戶、中長期資金爲代表的機構交易者增速明顯。截至11月底,法人客戶持倉佔比達64.93%,特殊法人日均權益佔比達50%,產業和機構客戶已成爲決定期貨市場運行質效的重要力量。

同時,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開始探索套期保值業務,並通過金融衍生工具管理商品價格和匯率波動風險。今年10月11日,中期協發佈《期貨行業提升產業客戶參與度,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倡議書》,呼籲各期貨經營機構進一步引導和幫助更多產業客戶積極運用期貨和衍生品工具管理風險、優化生產經營方式,提升期貨市場產業客戶參與度。

2024年,上市公司套期保值業務繼續保持上升勢頭,實現連續11年正增長。根據避險網數據,今年11月,有29家非金融類A股上市公司首次發佈套期保值相關公告。前11個月,發佈套保相關公告的非金融類A股上市公司達1408家,整體套期保值參與率達26.84%,較去年同期提高了3.3個百分點。而2023年發佈套期保值相關公告的A股上市公司總數爲1311家,A股上市公司套期保值業務的總參與率爲25.18%。

低開高走

2024年,期貨公司的經營情況可謂“低開高走”。

1月,多家期貨交易所向會員陸續下發新年度交易手續費減收方案。新方案中的減收比例較以往有所提高,除了成交量,還增加了對持倉達標情況的減收,但不少品種暫未參與減收。此外,備受關注的特定程序化客戶被排除在交易手續費減收範圍之外。

這一政策在當時引發了行業熱議,手續費減收一直都是期貨公司收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業內擔心此舉將給期貨公司經營帶來較大影響。從收入表現看,今年年初期貨公司的確遭遇了“開門黑”。

中期協網站數據顯示,1月全國150家期貨公司營業收入爲22.46億元,淨利潤僅爲0.54億元,同比分別下降23.23%、93.02%。當然,期貨公司營收承壓有多方面原因。中期協在相關公告中表示,2024年1月淨利潤環比大幅下降,主要原因有:一是交易所手續費減收政策調整,導致經紀業務手續費收入減少;二是由於季度末結息,2023年12月利息收入增加,2024年1月恢復正常水平;三是受市場行情影響,自有資金投資產生的投資收益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大幅下降;四是子公司於2023年年末分紅,相關投資收益大幅增加,2024年1月恢復正常水平。

此後幾個月,市場依舊不振,行業整體經營也未見明顯起色。根據中期協數據統計,截至今年上半年,期貨公司累計營業收入爲179.76億元,同比下降3.74%;累計淨利潤爲38.44億元,同比下降22.87%。直到8月,情況仍未好轉,當月期貨公司營業收入28.95億元,淨利潤5.17億元,同比下滑21.1%、46.54%。1~8月,累計營業收入243.89億元,同比下降5.43%;累計淨利潤52.56億元,同比下降23.84%。

令人驚喜的是,9月以後,期貨行業的盈利狀況大幅好轉。9月,期貨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3.66億元、淨利潤14.40億元,創出年內紀錄。9~11月,期貨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1.05億元、淨利潤合計35.11億元。前11個月,全國期貨公司累計營業收入達到364.9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53%;累計淨利潤87.67億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從4家A股上市期貨公司的三季報業績來看,南華期貨、弘業期貨和瑞達期貨前三季度淨利潤實現同比正增長,表現出很強韌性。

強監管

在2024年期貨行業的關鍵詞中,“強監管”無疑是頗爲突出的一個。

去年行業發生個別風險事件後,監管部門就提出穩慎有序發展期貨和衍生品市場,指明瞭加強監管的必要性。從今年全年看,嚴監管貫穿始終,中國證監會及其派出機構、中期協均對期貨公司及從業人員持續加大監管力度,期貨交易所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交易。

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截至目前,今年中國證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對期貨公司開出的罰單數量已明顯超過去年,互聯網營銷成爲違規“重災區”;中期協公佈紀律懲戒35條,數量同樣大超去年。期貨交易所監管方面,異常交易和違規交易仍然是查處重點,今年期貨交易所還繼續加強了對於實際控制關係賬戶的認定和調查。

今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國證監會等部門《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促進期貨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要切實加強期貨市場監管,有效防範期貨市場風險,有力促進期貨市場平穩運行和高質量發展,助力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經濟金融安全和社會預期穩定,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和中國式現代化。這一重要文件的發佈,明確了期貨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新藍圖,成爲行業一大里程碑事件。

在中期協層面,也新發了一系列自律規則。今年1月,爲引導期貨公司有效管理聲譽風險,《期貨公司聲譽風險管理規則》正式出臺。7月,協會對《期貨經營機構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實施指引(試行)》進行了修訂,形成《期貨經營機構交易者適當性管理實施細則》。9月,《期貨經營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廉潔從業實施細則》出臺。11月,《期貨風險管理公司大宗商品風險管理業務管理規則》對外發布。12月,《證券期貨業移動應用軟件備案工作指引(試行)》《期貨公司“保險+期貨”業務規則(試行)》兩項規則出臺實施。

另據證券時報記者瞭解,去年公開徵求意見的《期貨公司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後期有望正式發佈,業界對此也非常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