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勇者向新而行,2023創業邦100未來獨角獸大會暨創業邦年會圓滿舉辦

文章來源:創業邦

12月13-14日,2023創業邦100未來獨角獸大會暨創業邦年會在上海舉行。作爲始於2009年的創投界年終盛典活動,15年來衆多優秀的上市公司、獨角獸、未來獨角獸企業、投資機構、政府及學界代表在此相聚,守望前行。

每年大會現場隆重發布“創業邦100未來獨角獸榜單”,聚合創投圈最耀眼的未來新商業領袖。過往14年共評選出1093家高成長企業(去重),根據創業邦數據分析平臺睿獸分析顯示,目前87家公司已經成功上市,65家企業被併購,143家成長爲獨角獸企業。

今年大會以 “向新而行〞爲主題,繼續揭曉 “2023創業邦100末來獨角獸榜單”“2023年度創投人物”,並首次發佈 “2023硬科技創變者榜單〞。大會設置主題演講、焦點對話、頒獎典禮、企業對接會、交流宴會、創新成果展覽等多種形式,200+創新科技企業代表到場,與知名專家、投資人共聚一堂,在分享對話中碰撞思維、激發合作。

洞察趨勢

穿過寒冬,點亮信心

從世界局勢到宏觀經濟,從一級市場到二級市場,從傳統支柱產業到新興產業,海量事件與情緒正穿過千萬人心靈。站在2023年的尾聲回望,期待者有之、驚喜者有之、迷惘者有之、堅韌者亦有之。衆說紛紜中,誰能給2023一個全景式的答案?誰又能找到新的方向?

本次大會,創業邦邀請到北航機器人研究所名譽所長、中關村智友研究院院長王田苗,長江商學院戰略學教授、副院長滕斌聖,高盛亞洲(除日本外)股票資本市場聯席主管、董事總經理王亞軍,恆生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王丹等重磅嘉賓,圍繞宏觀產業與資本市場趨勢帶來充滿乾貨的精彩分享。

創業邦創始人兼CEO南立新在開場致辭中表示,獨角獸是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引領者,也是經濟快速發展的推動者。創業邦自2018年以來一直追蹤全球獨角獸的發展,推出了追蹤全球科技創新企業數據分析平臺睿獸分析,針對全球獨角獸公司進行系統跟蹤和分析。2022年下半年創業邦推出《全球獨角獸季度觀察報告》,並於今年推出近11年(2013-2023)獨角獸觀察報告。

截至2023年12月初,中美作爲全球兩大經濟體,仍是全球獨角獸的主要聚集區。2023年,中國、美國的獨角獸存續總量分別爲562家、797家,分別佔到了全球的30%和42.7%。中國新晉獨角獸企業在2021年達到了153家的峰值,此後呈現銳減趨勢。2022年中國新晉獨角獸企業82家,今年截至目前僅有41家,但仍高於美國的28家。

近三年以來,長三角地區新晉獨角獸的數量增長顯著。2021年以來,上海市新晉獨角獸62家、江蘇省47家、浙江16家、安徽8家,四省市新晉獨角獸佔全國同期的48.3%,意味着近3年中國新晉獨角獸企業有將近一半誕生於長三角地區。他們主要集中在醫療健康、智能製造、汽車交通、人工智能和能源電力領域。

如何發現並培育這些優秀的企業?北航機器人研究所名譽所長、中關村智友研究院院長王田苗教授在《發現硬科技創業“千里馬”的探索》主題演講中表示,要積極樂觀擁抱科技創新時代,要到具有百億市值大賽道的“草原”上、或是國產化率低於10%的細分方向、毛利率大於50%的市場、卡脖子領域的“崎嶇山林”裡去尋找“跑得快或能走山路的千里馬”。在硬科技創業浪潮中,科學家與工程師是先鋒,細分領域專精特新小巨人是硬科技的主力軍,創新城市與高校院所是世界獨角獸的策源地。

長江商學院戰略學教授、副院長滕斌聖在《智能時代的獨角獸生態》主題演講中表示,投融資規模回落,初創公司獲得大額融資更加困難,成爲獨角獸的門檻更高;公司的科技屬性和商業變現能力更受重視;生成式 AI 的火爆讓人工智能成爲當下最熱門的商業創新趨勢,驅動新一輪獨角獸的誕生;國內的政府引導基金、海外的科技大廠,成爲了中外投資孵化獨角獸的重要力量。面對當前創業企業融資、上市的壓力,滕教授鼓勵稱:“創業者是中國經濟中最具活力的一羣人,希望大家在寒冬中相信你是在紮根,等到春天來臨,方能率先向前狂奔。”

高盛亞洲(除日本外)股票資本市場聯席主管、董事總經理王亞軍在主題演講《國際資本巿場展望及中概股海外上市策略》中表示,國際資本並未大規模流出中國市場,只是在等待投資機會。雖然現在是資本寒冬,但企業家要爲春天到來做好準備。他給企業家提出了三個建議:要做到現金爲王,未雨綢繆,先生存下來;迴歸商業本原,關注盈利,展現持續性;骨感估值,讓資本市場助力企業的發展,明天才會更好。

恆生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王丹在題爲《重拾市場信心》的演講中表示,當前國內市場一方面產能過剩,一方面需求不足。擺在眼前的問題是如何找到新的增長點、新的市場。今天中國經濟面臨的機遇在於,中國企業不僅可以爲世界提供實物商品,還開始逐漸提供虛擬服務。同時,中國在使用工業機器人方面也具備一定的優勢,任何可以幫助企業降本增效的方向都是值得投資的。當前的產業界需要對國內經濟形勢有一個更清醒的認識,既心懷憂患意識、又要完成心理上的轉型,即使高速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也要對未來仍抱有信心。

攜手創勇者

積蓄向新、向上的力量

大會現場,天兵科技創始人兼火箭總師、董事長康永來,獲頒創業邦“2023年度創業者”。他一舉打破全球23年來私營液體火箭首飛皆失利的世界級航天“魔咒”,開創中國商業航天液體火箭新紀元,並帶領企業成立4年內火爆融資12輪,估值達到150億人民幣,成爲年輕且迅猛的商業航天獨角獸。現場,康永來同大家分享了天兵科技的發展歷程和未來發展方向,以及中國商業航天進展。他表示,目前衛星互聯網,特別是商業航天,已經進入商業閉環模式,Space X估值1500億美金,已經實現了90億的收入,並且實現了年度盈利。“從2019年到2023年,我們每年都有行業的利好政策出臺。現在商業航天是重要的戰略新興產業,在未來的國民經濟建設中將發揮不可或缺的價值和作用。”

江汽集團乘用車公司商務車營銷公司副總經理莊嚴分享了江淮汽車的發展歷程與升級轉型之路。他表示這一路走來“基於內生動力的自主創新”和“基於用戶價值的生態合作”是其成功的關鍵。當前傳統汽車正在加速從原來的代步工具和交通工具向移動第三空間進行進化,新智能技術的應用帶給用戶全新的出行體驗。瑞風MPV便是江淮實踐移動第三空間設想的核心平臺。

中國中小商業企業協會副會長許湘,威努特董事長兼 CEO 龍國東,鼎科醫療創始人、CEO翁玉麟,奕行智能創始人、CEO劉琿,創業邦副總裁趙鏡波“在走向硬科技創業的黃金時代”焦點對話中提到,硬科技不像消費賽道或者互聯網賽道那麼容易被普通的受衆所讀懂,其價值目前還沒有被完全挖掘出來,只要創業者和投資人給予更多的時間和耐心,未來將會不可限量。

大會現場,“向上的力量”-睿獸成長計劃發佈。一直以來,創業邦關注創新經濟及其推動者,已聚集了上萬家中國最具創新性和成長性的優秀企業和上千家準獨角獸企業。2021年,創業邦聯合頂級投資機構、上市公司、產業鏈主和權威專家學者,共同發起「睿獸成長計劃」,旨在帶領未來獨角獸企業掌門人更清醒地保持着自我世界的認知和領域深耕,抓住結構性機會,與百位未來獨角獸一起與時代攜手並進,持續進化。

活動現場,創業邦副總裁趙鏡波、中國中小商業企業協會副會長許湘、江汽集團乘用車公司商務車營銷公司副總經理莊嚴、威努特董事長兼 CEO龍國東、鼎科醫療創始人CEO翁玉麟共同啓動發佈儀式。

發現和對話

未來獨角獸&硬科技創變者

自2009年以來,“創業邦100”已經連續發佈14年,並於2021年品牌全新升級爲“創業邦100未來獨角獸”,更聚焦於尋找未來3-5年有望成爲獨角獸的潛在獨角獸企業。回顧過往十四年,共評選出1093家高成長企業(去重),根據創業邦數據分析平臺睿獸分析顯示,目前87家公司已經成功上市,65家企業被併購,143家成長爲獨角獸企業,創業邦持續發掘行業卓越典範,爲社會創造更多價值機會。

2023年上榜的這100家未來獨角獸企業,它們具有如下特徵:平均成立年限爲5.8年,上海和北京總和高達66家,與其他省份企業數量形成斷層差距;賽道分佈TOP 3分別爲:智能製造、人工智能、汽車交通,三大領域之和佔比超過一半;平均估值爲27.98億元,總估值爲2797.7億元,估值集中分佈在10-30億元;最新融資輪次集中在A輪和B輪,平均歷史融資總額5.1億元,66家企業今年獲得新融資;近三年人員規模平均增長率達到72.5%,營收增長率超過100%的共有40家 ;紅杉中國、同創偉業、深創投成最佳捕手,CVC不斷崛起。

今年創業邦聯合中關村智友研究院在中國首次推出“硬科技創變者”評選活動,旨在挖掘早期的硬科技創業者,發現硬科技領域的行業楷模。經歷4個月的評選,結合企業在技術與產品成果、商業價值與潛力和創始團隊影響力三大評審維度的綜合表現,最終評選出“2023值得關注的硬科技創變者50強”。

其中,超六成獲獎企業成立年限在三年以內,近半數集中在北京;企業重點集中在生物科技、智能製造和人工智能三大賽道;76%獲獎企業融資輪次處在Pre-A輪階段之前平均估值7.3億元;九成獲獎企業管理團隊核心人員的最高學位是博士。

圍繞兩大重磅榜單,大會現場打造未來獨角獸創新論壇與硬科技創變者論壇,邀請優秀企業到場與行業專家、投資人對話交流。

AI潮涌,重塑萬物。博雷頓科技董事長陳方明,卡爾動力 CEO韋峻青,因賽集團 CTO賴曉平,畢馬威中國審計合夥人楊義萍,壹沓科技創始人兼 CEO卞曉瑜,Fabarta 創始人兼 CEO高雪峰,艾靈網絡副總裁金雨晴,奎芯科技聯合創始人兼副總裁唐睿,光鑑科技創始人&CEO朱力,易控智駕資本市場負責人廖璡,景略半導體高級副總裁杜曦,中科時代 COO劉生富,芯來科技首席戰略官馬越,時的科技聯合創始人兼 COO湯曉明,阿丘科技聯合創始人、COO鄭慧偉,就AI浪潮之下自動駕駛、新能源、營銷、軟硬件創新分享了自己的實踐。

硬科技、專精特新、隱形冠軍成爲當前創投領域的關注焦點,摩根大通銀行執行董事鍾音,視比特機器人CEO鄧文平,博思得電氣董事長、CEO黃強,同馭汽車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總經理舒強;小熊 U 租合夥人、總裁華寶城;世輝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朱贊,喜屏電梯廣告創始人兼 CEO姜東偉,鈦動科技創始合夥人唐彬,白兔控股創始人兼董事長王傲延,就如何通過數字化轉型提升企業效率、打造專精特新隱形冠軍企業交流創新方法論。

復星蜂巢產業基金副總裁、復星創富產業合夥人陳宇雷,昆宇電源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劉賀鵬,北宸創新副總裁羅耀鋒,驥翀氫能副總經理王力,千顧科技聯合創始人、副總經理兼 CPO徐鬆雲,深度智控 CSO張雨馨,就全球新能源產業的現狀與展望展開交流,大家表示敬畏週期、堅持技術創新、創業者與投資人攜手應對挑戰尤爲重要。

在今天的市場環境中,面對一二級市場的挑戰創業者應該如何應變與堅持?投資機構如何發現並加速新一代硬科技企業發展?光大證券投資銀行總部董事總經理李永遠,天與養老創始人&董事長卜江勇,格陸博科技創始人兼董事長劉兆勇,時擎科技總裁於欣,喆塔科技董事長兼 CEO趙文政,光速光合合夥人蔡偉,藍馳創投合夥人曹巍,清新資本合夥人曹抒陽,阿爾法公社合夥人劉罡,Singtel Innov8新電投資中國董事總經理蘇放,中金資本董事總經理張清,給出了他們的理解與建議。面對挑戰在心態上更要樂觀,在業務上高度聚焦、注重現金流、以全球視野爲起點更加積極的走出去。

與此同時,在“創新TALK”環節,仙瞬科技創始人兼COO鄧旭東,量安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方黎明,拓領博泰聯合創始人、執行總經理高萌,艾力維爾科技創始人、CEO李偉奇,麥巖智能創始人、CEO李宇浩,華衛恆源創始人、董事長樑健霖,佳安智能總經理廖能超,冠蓋科技CEO劉波,衝量在線創始人&CEO劉堯,他山科技 CEO、聯合創始人馬揚,星環聚能聯合創始人生乃存,清湃科技 CEO王小軍,華視諾維CEO夏超然,跨維智能聯合創始人解銳,聯豐迅聲 CEO項彬,泛因醫學 CEO徐國偉,邁高材雲首席科學家楊小渝登臺分享,展示技術與產品,與投資人互動。最終仙瞬科技經過現場投票榮獲“最受歡迎企業獎”。

精準鏈接

業務與投融資盡在Banglink

作爲創業邦連接創、資、產三方的審覈制+預匹配的高效對接平臺,Banglink旨在幫助創業者、大企業、投資機構網羅龐大市場中一手項目數據,過濾低效冗餘信息,甄選鏈接目標資源。

2023年,Banglink與創業邦DEMO WORLD、DEMO CHINA、創業邦100三大品牌活動相結合,持續打造具有特色的資源鏈接場景。作爲2023年度最後一場線下對接活動,本次Blangink對接會圍繞生命科技、能源科技、智能製造、智能網聯車、AIGC等賽道進行意向徵集和項目篩選。

寶馬中國、村田製作所、京瓷 、聯合利華 、Stellantis、SABIC、康寧顯示、巴斯夫中國、贏創工業、聖戈班、Vale淡水河谷等知名大企業。光速光合、聯想創投、高通創投、JPMorgan摩根大通、GRC富華資本、KDDI Open Innovation Fund、OPPO巡星投資、海匯投資、美國中經合集團WI Harper Group、順融資本、阿里巴巴、本站資本、德聯資本、復健資本、PAC資本等知名機構,以及48家創新企業積極參與本次對接。

未來Banglink將進一步升級,持續對產業鏈的進行更精細剖析、對場景需求更深度挖掘,結合AI技術,提升審覈和預匹配階段的智能化和精準度,爲創-資-產的對接提供更與時俱進的鏈接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