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乍暖還寒 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增1成

亞大醫院過敏免疫風溼科主任蔡肇基(右)爲患者(非當事人檢查關節不適處。(林欣儀攝)

時序進入春天,氣溫冷、熱交替且溫差變化大,使得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門診量增加逾1成。在南投栽種葡萄賴姓果農日前採收葡萄時,突然就感覺四肢關節處疼痛服用止痛藥無法改善,所幸接受迷你脈衝類固醇治療3天,關節不再紅腫熱痛。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過敏免疫風溼科主任蔡肇基指出,66歲賴姓果農原本就患有類風溼性關節炎,日前突然感覺疼痛,卻吃了消炎止痛藥都沒用,甚至因全身無力、無法走路,就是因爲季節交替期間、溫差變化大,也使得血液循環變差,人體內發炎物質不易被血液帶走,使得關節炎症狀加劇。

蔡肇基表示,類風溼性關節炎屬於自體免疫系統不良引發的慢性發炎關節疾病,一般認爲其發生原因遺傳環境有關,通常好發於30至50歲間的青壯年,且女性罹患機率男性的3倍。

蔡肇基強調,罹患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患者因骨骼與軟組織受破壞,導致關節變形生活大受影響,通常發病後的前三個月是黃金治療期,若未及時醫治,恐侵犯心臟肺臟眼睛器官民衆若感覺關節腫痛、僵硬或疲勞、食慾不振等症狀,且持續4至6周,應儘速尋求醫師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