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性弓角羚羊睽違12年出生 生人接近媽媽護女擋中間

新生雌性弓角羚羊「美而依」。(圖/取自臺北動物園)

生活中心/臺北報導

臺北市立動物園弓角羚羊「菊美」21日適時產下一隻雌性小羚羊「美而依」,距離前一次雌性羚羊的誕生已經12年,適時解危這種沙漠動物性別平衡及族羣延續的問題。

動物園27日表示,在殷殷企盼之下總算等到沙漠動物弓角羚羊「菊美」的適時解危,在21日產下雌性小羚羊「美而依」。由於近幾年動物園繁殖的弓角羚羊都是雄性,前一次雌性羚羊的誕生已經是12年前,因此「美而依」的誕生,對弓角羚羊的性別平衡及族羣延續,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動物園說明,弓角羚羊是生活在沙漠生態系草食動物,主要在夜間活動,白天則棲息在自己挖掘的低窪地中,牠們很少喝水,但會充分運用從食物中獲得的水分

動物園說,科學家認爲弓角羚羊和駱駝一樣,可以把身體的脂肪轉化爲水,尿液也能高度濃縮,同樣是用來保留水分的重要機制,保育員就曾經觀察到弓角羚羊飲水盆的水量,一整個月幾乎都沒有減少。

弓角羚羊雖然是羣居的動物,但是新生的小羚羊只有媽媽纔會保護牠,因此動物園先將「菊美」母女單獨照護。但不論是保育員從欄舍旁經過,還是其他羚羊回到室內,媽媽「菊美」都會立刻擋在小羚羊與「外人」的中間,小心翼翼地呵護女兒的安全。(上圖/取自臺北市動物園)

弓角羚羊體毛白色胸部頸部鼻樑上和嘴邊有白色的斑塊,冬天體毛會換成褐色,雄性和雌性羚羊頭上都有長角,角呈螺旋狀的彎曲,蹄的底部較寬,適合在鬆軟的沙漠上行走。

動物園表示,弓角羚羊曾經廣泛分佈於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區,包括礫石地、沙漠平原、甚至沙丘,雖然非常適應沙漠極端溫度和乾燥環境,卻因爲人類的過度獵捕,加上畜牧業入侵沙漠地區,使弓角羚羊野外族羣量估計目前約僅300至500只,且還在持續下降中,處在極度瀕危的狀態。

雖然弓角羚羊在自然棲地極爲罕見,但全球仍有不少人工圈養的弓角羚羊,約有600只在歐洲、利比亞埃及北美、日本、澳洲等動物園,在中東及美國私人圈養約有1000只,最大的圈養族羣在德國漢諾威動物園。

弓角羚羊小檔案 英名:Addax 學名:Addax nasomaculatus分類哺乳綱 偶蹄目 牛科 弓角羚羊屬分佈:非洲西撒哈拉西非茅利塔尼亞至埃及和蘇丹地區食性:草食,以草、灌木等沙漠植物爲食,也吃樹葉樹根體型體重約125公斤、頭體長150-170公分、肩高95-115公分。雌雄皆有角。生殖:懷孕期長達257-264天,一胎一仔,2-2.5達歲性成熟壽命:約20歲棲地:棲息於貧瘠的沙漠及半沙漠地區習性:蹄成扇狀,有助於牠們在沙礫地行走,非常能適應沙漠生活,在野外一生幾乎不喝水,水分由食物中獲取。羣居動物(5-20只成羣活動),由年長雄羚帶領。通常晨昏活動,偶爾也會在夜間活動。臺北市立動物園目前共有19只(8公11母)弓角羚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