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UTEX將開展 為何領軍AI的國際大咖全都來了!揭密臺灣在科技業的「3大吸引力」

▲2023年COMPUTEX展場實況。取自官網

【文/林依榕整理】

到底COMPUTEX有什麼樣的魅力,能讓領軍AI科技的大咖們不顧千里迢迢而來,臺灣到底是怎麼辦到的?

各個都是重量級!COMPUTEX開展有史以來一次看到最多科技業CEO

COMPUTEX 2024臺北國際電腦展,今年以「AI 串聯,共創未來」爲主題,探討人工智慧運算 (AI Computing)、前瞻通訊 (Advanced Connectivity)、未來移動 (Future Mobility)、沉浸現實 (Immersive Reality)、綠能永續 (Sustainability)、創新 (Innovations)等6大主題,共有1500家廠商參與、4500攤位,預計有5萬人前來參觀。

除了當今熱門的AI話題,今(2024)年COMPUTEX另一個吸睛焦點,便是包括NVIDIA(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內的9位科技巨頭也會共襄盛舉。

其中7位會針對議題進行主題演講,分別是AMD(超微)董事長暨執行長蘇姿豐、英特爾(Intel)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高通總裁暨執行長阿蒙(Cristiano Amon)、聯發科執行長蔡力行、Supermicro(美超微)創辦人暨執行長樑見後、恩智浦半導體執行副總裁暨技術長雷格(Lars Reger)、臺達研究院院長闕志克。

COMPUTEX是什麼

創辦於1981年的COMPUTEX 臺北國際電腦展,是由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與臺北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聯合舉辦的展覽。

自臺北世貿中心啓用後,1986年起便固定在該地展出,多年來一路與全球ICT產業一同成長、茁壯,見證產業發展與轉變的歷史性時刻,每年吸引超過4萬名的國際買主來臺參觀及採購,同時也是國際指標廠商選擇公佈劃時代產品的首選平臺。

Computex開幕演說每個CEO都想搶 季辛格擠不進去、黃仁勳直接放大絕

雖然Computex 臺北國際電腦展於6/4~6/7展開,不過6/3首場開幕演說,每個CEO都想搶,最後由超微(AMD)董事長暨執行長蘇姿豐拔得頭籌,排在她後頭演講的是高通總裁暨執行長阿蒙(Cristiano Amon),而英特爾(Intel)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被擠到6/4才登臺。

但去(2023)年Computex演講的黃仁勳,雖然這次未被排進演說日程裡,但他硬是在蘇姿豐演講前一晚,6/2晚上7點租下臺大體育館,自行舉辦輝達Computex專題演說場,較勁意味濃厚。

COMPUTEX衆星雲集 臺灣怎麼辦到的?

外貿協會週三(5/29)舉辦COMPUTEX 2024展前亮點解密,董事長黃志芳表示,今年是有史以來最多CEO的一屆,外界好奇到底臺灣是怎麼辦到的,他指出,其實臺灣在國際上有3大吸引力。

首先,臺灣作爲全球半導體產業的中心之一,在AI時代下具關鍵地位;再者,COMPUTEX這43年來,見證了全球科技產業的發展脈動,不僅是人類展現演算力的重要平臺,更是國際資通訊、科技業展覽的頂尖品牌;第三,CEO的羣聚效應太強,使得國際科技大咖紛紛相聚於此。

黃志芳認爲,目前科技處於大爆炸時期,且正在快速崛起發展的AI,臺灣擁有完整的相關供應鏈,也因此讓這個展覽變得無比重要,這也是爲什麼所有的科技公司CEO齊聚於臺灣,未來AI應用加速普及,COMPUTEX的重要性將與日俱增。

AI時代下臺灣角色不只代工!應找出獨特的商業價值

黃志芳進一步說明,臺灣目前的產業結構,從IC、軟體設計、半導體制造、軟硬整合等一應俱全,但大多臺灣廠商「還是在幫國際大客戶代工爲主,我們應該創造在AI時代中獨特的商業價值」。

他直言,AI伺服器產業在全球市場中持續擴大,臺灣製造佔全球9成市場,當中,美系伺服器品牌商幾乎全部依賴臺灣代工,中系品牌則有約7成的伺服器由臺灣生產。

黃志芳認爲,全球科技大廠已開始佈局AI應用,除了科技業外,也勢必帶動如金融保險、衛生保健、廣告媒體、製造業、汽車等產業,未來COMPUTEX將進一步加強與國際科技企業和組織的合作,拓展全球市場,吸引更多國際企業和買主參與。

另一方面,COMPUTEX將繼續致力於建構健康、繁榮的科技產業生態系統,促進產業上下游的協同發展,亦期許能夠帶動臺灣產業的發展,讓世界看到臺灣的堅強實力與強大的貢獻,成爲全球AI科技生態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本文授權自今週刊,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勞工們領錢要快!3大補貼這時候就截止「失業也有份」 這項獎勵最優惠每月進帳1.3萬,申請資格一次看

中共環臺軍演有在怕?Google熱搜第1是星野源外遇八卦…爲何臺灣人這麼勇?BBC報導給答案

40歲才存股,每天100元定期定額「這1檔」,退休滾出4千萬:財富自由這麼簡單,爲何要勉強做不喜歡的工作?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週刊》,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