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碧桂園200億中票裡透露出的樓市信號

春節後的第一筆大額融資,落在了民營房企碧桂園身上。

1月31日,碧桂園地產集團已獲銀行間市場交易協會接受儲架式註冊發行200億元中期票據,成爲春節後首家獲批的民營房企。

業內人士認爲,碧桂園成爲2023年春節後獲批儲架式註冊發行的首家房企,也是獲批規模最大的民營房企之一,這一動作背後,至少彰顯了兩個意義:一是碧桂園持續被看好;二是監管層對優質民營房企的堅定支持。

一、碧桂園境內外融資渠道已全部打通

雖然2023年不過剛開始一個月,但這筆儲架式中票並不是碧桂園今年的第一筆融資。

1月26日,碧桂園與中國民生銀行香港分行訂立融資協議,獲最高達5000萬美元等值的人民幣定期貸款融資。

而把時間再往前推半年,在2022年下半年,碧桂園就已經先後獲得增信擔保成功發行兩期共25億元中票,並通過“央地合作”增信模式發行10億元公司債,以及獲得工商銀行等十家銀行逾3000億元意向性綜合授信支持。

另外,去年12月12日,有資本市場消息稱,中國工商銀行擬爲碧桂園提供“內保外貸”業務,貸款規模初定爲3億美元,具體金額有待最後落定。

有了這些暢通的融資,碧桂園在交付與經營上也更加穩健——2022年碧桂園集團累計交付近70萬套房屋,遙遙領先於同行;2023年1月11日,碧桂園發佈公告稱,已進一步購回金額2.18億美元本月到期的4.75%優先票據,這筆優先票據已如期償還完畢,爲今年的穩健運作早早奠定信心。

二、更強烈的優質民營房企融資支持信號

大額融資金額獲批背後,也在清晰顯現今年的樓市政策脈絡。

2023年新年開始,樓市更爲積極的政策信號正在持續釋放。“房地產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重申後,多個監管部門發聲提振市場。

今年1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聯合召開主要銀行信貸工作座談會,強調要落實好16條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用好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第二支箭”),保持房企信貸、債券等融資渠道穩定,滿足行業合理融資需求。

此外,會議還明確,要有效防範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實施改善優質房企資產負債表計劃。要聚焦專注主業、合規經營、資質良好、具有一定系統重要性的優質房企,開展“資產激活”“負債接續”“權益補充”“預期提升”四項行動,綜合施策改善優質房企經營性和融資性現金流,引導優質房企資產負債表迴歸安全區間。

據本站房產瞭解,座談會後,各地的金融部門積極推進房地產企業發債融資——迅速組織摸排對接,做好金融服務,推進福建省民營房企發債融資,助力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一些尚未出現債務違約的民營房企,都已經成功獲得了輸血資金。

1月18日,中駿集團官微發佈信息稱,該公司成功發行2023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發行規模15億元,期限3年,發行利率4.1%,中債增進公司提供全額無條件不可撤銷連帶責任擔保。

同一日,雅居樂也宣佈成功發行2023年第一期中期票據募,金額12億元,期限3年,利率4.7%,同樣由中債增進公司提供全額無條件不可撤銷連帶責任擔保。募集資金將用於項目開發建設和發行人補充流動資金用途。

如果說,碧桂園這類規模較大的民營房企獲得同比更大金額的融資批准,預示着監管層堅定支持優質民營房企——以碧桂園爲代表的優質民營房企成爲高層、監管及金融機構眼中的“示範生”,率先獲融資支持。

那麼中駿、雅居樂這類財務困難的房企得以成功發債,則更能看出融資的閘門向越來越多的民營房企開放,融資最艱難的時刻已經過去。

高盛全球投資研究部就認爲,隨着政府對房地產行業的政策處於拐點,房地產的流動性,尤其是優質企業將有所改善。

目前,中信建投、申萬宏源等多家券商機構均對碧桂園維持“看好”評級。申萬宏源認爲,“優質房企成長空間打開,並將同時受益於政策放鬆和格局優化雙重利好,充分享受估值驅動、成長驅動雙重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