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衆心理切入,發現“爆款”新趨勢
韓劇《黑暗榮耀》第二部上線僅三天就登上Netflix全球收視榜首,該劇是一個大女主的復仇題材,內容涉及了校園暴力、財閥和貧民階級等社會議題。《黑暗榮耀》也是繼2021年的《魷魚遊戲》爆火之後的最熱韓劇,在國內的社交平臺上也獲得廣泛的討論熱度。截至4月6日的數據顯示,第一、二季的《黑暗榮耀》分別在豆瓣獲得8.9和9.1的高分,實現了熱度和口碑雙爆的現象。
值得注意的是,《黑暗榮耀》的成功不是偶然,韓國的影視行業所討論的社會話題一直在迭代,從而引發觀衆對現實社會議題的思考。他們前有改變韓國法律的電影《熔爐》引發了全社會的關注,後有講述階級差異的電影《寄生蟲》取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獲得了全球認可。
相比而言,國內在這方面的速度發展緩慢,國情不同是最大的原因。另一方面,國內的爆款劇和韓劇相同的元素是,不缺少社會話題的討論,甚至通過觀衆的反饋,得以窺見大衆社會情緒的變化。作爲業內人士,不能不考慮社會思潮的語境,準確把握公衆關注點的變化很重要。
電視劇鷹眼想探討的問題是,在“爆款”作品背後,折射了什麼樣的大衆心理?“爆款”背後的社會情緒,是短期思潮還是長期思潮?
“大女主”神話
激發女性獨立意識的共鳴
爆款作品層出不窮的背後,是觀察大衆心理的晴雨表。根據馬斯洛提出的自我實現的人本主義理論,他按照人的需求層次進行排序,從低層次到高層次劃分爲五大類,分別爲生理、安全、愛與歸屬、尊重與自我實現。如果以《延禧攻略》《風吹半夏》、電影《愛情神話》爲例,可以發現這些作品的共通點,正是滿足了一些羣體對馬斯洛需求理論的“自我實現”需求。
以2018年的《延禧攻略》具體分析。該劇塑造了一個有仇必報、雙倍奉還的女主,打破了過去我們對傻白甜女主的刻板印象,讓觀衆看得解氣過癮,在現實生活中得到了證明自我成就的安慰。同時也折射了一些羣體在職場競爭中“有野心不敢當面說”的心理,以及“利益大於一切”的普遍認知。
如果《延禧攻略》是淺層的自我實現需求,那麼《風吹半夏》《愛情神話》是隨着女性主義的崛起,更進一步提高了女性獨立意識覺醒的作品。過去的影視作品中,女人把事業做起來,要麼是感情中受了傷,要麼經歷了重大變故。所謂情場失意,事業才得意。而《風吹半夏》扭轉了女性形象的侷限性,改變了我們對女性創業故事的認知。女主許半夏“無時無刻都在想着怎麼搞錢“的情節在劇中無時無刻體現,也契合了當下女性越來越愛看女性搞事業故事的趨勢。這些女性在現實生活中,可能是奮勇拼搏的創業者,或是比起愛情更愛搞事業的女性,她們喜歡把野心寫在臉上的女主角,而不再是以前瓊瑤式軟弱的女主、缺乏女性主體性的故事。
電影《愛情神話》刻畫了三個個性鮮明的中年女性角色,顛覆了傳統的女性形象。比如女性在兩性關係中採取主動的姿態、對出軌沒有站在道德制高點批判,甚至三位女性面對同一個男性對象時,沒有三個女人搶一個男人的狗血戲,而是成爲了嘮家常的閨蜜。在過去的婚戀題材作品中,女性角色幾乎都是傳統的“三從四德”和“溫良恭儉”,而《愛情神話》這種耳目一新的女性塑造,收穫了觀衆的好感,也推進了女性主義的崛起。
“英雄”崇拜
用“超級英雄片模式”治癒現實焦慮
自電影《我不是藥神》上映以來,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受到市場歡迎,後續《少年的你》《狂飆》等作品無一不引起熱烈反響。這幾部優秀作品的共通之處,在於都是現實題材反思現實問題,探討了醫療改革制度、校園暴力、掃黑除惡等話題,承載了更爲深刻的社會價值。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指出,一個國家多數人的需求層次結構,是與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科技發展水平、文化、人民受教育程度直接相關。換句話說,中國的三大民生問題——教育、醫療、住房,就像一顆顆定時炸彈,隨時都會引發情緒衝擊。
由此可見,電影《我不是藥神》是對中國醫療體制問題的展示,挖掘了“每個人都有可能生病”、“看病買藥困難”的痛點。
健康是每個人都關心的切實問題,《我不是藥神》寄託了觀衆對醫療體制改革的期盼,某種程度上也緩解了觀衆的健康焦慮。
另一方面,社會題材類作品能夠引起關注與認同,還有主角以超級英雄的原型,治癒了觀衆對安全需求的焦慮,比如《少年的你》男主角以個人浪漫式的英雄主義情懷保護女主的安全;《狂飆》通過男主角安欣橫跨20年的時間長度,進行掃黑除惡的揭露,展示了一個理想主義的鬥爭歷程。
今年的爆款劇代表無疑是《狂飆》,它把掃黑劇拍出了新意,呈現了少見的反派人物高啓強。在一篇訪談中,導演表示自己講的不是一個表面單純的警匪故事,而是希望能從中勾勒時代的面貌。在時代背景的塑造上,讓觀衆身臨其境——社會生態、權力架構、基層政治生態等。這些社會景觀的刻畫,讓觀衆感受到京海這座虛擬二線城市20年的巨大變化,讓觀衆置身其中感受社會變遷的鮮活,與現實產生了互通,相信這就是我們身邊會發生的事情。
因此,這些社會題材類作品的出現,加強了與時代、與大衆之間的聯繫,提醒我們,藝術創作需要將內容貼近大衆的日常生活需要,將鏡頭轉向觀衆熟悉的社會熱點,才更容易引起共振效果。
結語
爆款之所以能成爲爆款,往往切中了普通人在現實中無法解決的難題,是一把開啓大衆社會情緒的鑰匙。大到國家大事,小到家長裡短,譜寫具有有時代意義、有煙火氣的內容,永遠更容易引發大衆的共鳴。以及未來“爆款”的出現,必定包含多種多樣的文化現象,拓寬影視創作的社會話題,它們可能是生存觀念的碰撞、婚姻觀念的碰撞、社會階層的流動、代際差異等。
然而,當影視作品加入社會話題以後,每個人都能在社交媒體上快速獲得反饋。越來越多的觀衆,希望從影視作品中看到新的時代表達。但是,劇集的情節涉及社會話題的討論發酵後,以熱搜形式被更多人認知。這樣做的好處,一方面可以促進從業者更進步、善於摸索觀衆的喜好;另一方面也會帶來從業者的焦慮,容易經過衡量多方利益後,失去了表達的初心。這是一道雙刃劍,考驗從業者在當下的時代命題中,如何把握故事與觀衆的距離。爆款不是爲了迎合觀衆的口味,而是引領觀衆,成爲相輔相成的關係,這也是我們對影視行業未來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