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多元成家看理性對話
而有意思的是,反多元成家的護家盟所推出的論點,幾乎都看似不堪一擊。這些論點有的扭曲了多元成家法案的內容,再加以抨擊;有些則是發揮了想像力,把人獸交也關聯進來。
這些論點只要找了原始資料來看過,就知道不堪一擊(注1)。但爲何這些人會深信不疑呢?
事實上,像護家盟的這種論點,在華人社會比比皆是。只要爲了某個目的,再誇張的話往往都說的出口。但只要站在第3人的立場來看,往往讓人覺得啼笑皆非。歷史上有許多的例子,例如民國初年反對鐵路時喊出的破壞風水。
這類的論點有一個很有趣的特色:販賣恐懼(注2)。利用勾起人心中對於未知的恐懼,讓人停止思考,而會在情緒上站定立場。對於許多懶得思考的人來說,販賣恐懼是非常有用的手段。這種手段被用在各式各樣的地方,從微軟做生意,到臺灣的政客如何恐嚇人民,甚至各種層出不窮的議題上面。
最好的例子就是核能議題。許多政治人物呼籲,不蓋核四就會缺電、經濟就會停滯(注3);但也有部份反核人士聲稱,核電廠就是一座不定時炸彈,危害人民生命(注4)。兩邊競相販賣恐懼,卻忘了很多議題其實應該可以坐下來好好談。如果兩方都正視自己手上數據的極限(數據可信度爲何?可行性?),並且理解雙方觀點的差異(例如,對風險評估的不同),會很多時候,爲了達到目的,許多人會以販賣恐懼的方式來獲取大衆支持。但是,這種方式真的好嗎?我的看法是,這種作法短時間內或許可以引來許多民衆的支持,但是長期而言,這種作法是有害的。因爲這反而讓人無法思考。但許多的討論、許多的思想,是建立在人們對於所發生的事情,或甚至對自己一再的省思和思考,才能提出較爲全面的論點。
我們的教育是單一的。我們的判斷是二元的。對於我們來說,教育從來就是老師教什麼,我們相信什麼;等到長大了,就是那些說話有道理的人說什麼,我們相信什麼。結果,不曾質疑的我們缺乏思考能力,被他人或是自己建構的框框給限制住,對框框外的事物缺乏概念,也沒有興趣。
我們以自己的經驗來評斷是非,卻忘了站在別人的立場思考。結果,許多人缺乏感同身受、缺乏聽的能力,只知道不斷的要求別人聽從自己的意見。遇到和自己想像不一樣的意見,第一件事情就是反射性的認定對方錯誤。有些人爲了取得別人的贊同,會以訴諸權威的方式進行論述。問題是,他們對於權威的文獻往往只以他們的觀點解讀,對於違反他們想法的部份視而不見,甚至扭曲原意以支持他們的想法。結果,這些文獻反而成了他們推銷理念的工具。
其實包含我自己在內,也往往會有這種狀況。面對自己相信、支持的論點,或是自己支持的人提出的論點,就容易囫圇吞棗,全盤相信;面對自己所不相信、不支持的論點,或是自己反對的人提出的論點,則千方百計的找出理由來打擊對方,什麼理由都說的出來。甚至給對方貼標籤、妄想並扭曲對方的觀點,以扎稻草人的方式推導出不存在的意見後,再對這個意見進行攻擊。
如果反對者用這種態度來反對,則執政者無論做什麼,反對者都會爲反而反,見縫插針。如果執政者用這種態度來執政,則無論反對者怎麼說,他都會充耳不聞,聽不進去。面對反對的意見,則會以跳針的方式迴應,跟答錄機一樣(注5),再以優勢人數表決通過,強制施行他認爲正確的政策。這是很弔詭的一點。許多人口口聲聲的批評馬英九,說他聽不進去民意;但是自己其實也聽不進去反對的意見。在這種狀況下,由於難以理解反對意見的思考邏輯,政治便成了兩方面無窮無盡的衝撞,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難能坐下來協調、真正的討論並找出兩造都可接受既然羣衆無法思考,無法求同存異,要怎麼辦呢?在這種狀況下,爲了爭取支持,許多人會選擇以鼓動仇恨的方式進行。仇恨,是讓衆人忘記立場差異的最好方式。但是,仇恨卻讓人無法思考,無法對話,心中充滿憤怒,甚至出現復仇的心態。Eric Hoffer在《狂熱份子》一書(注6)中提到:「羣衆運動不需要相信有上帝,但不能不相信有魔鬼,共同的仇恨可以凝聚最異質的成分。」就在這種狀況下,羣衆運動就被仇恨綁架,成了失控的洪水到處衝擊(注7)。
當然,有些時候憤怒是必然的,尤其是面對國家機器以權威剝奪人民權力的時候。在這種狀況下,我建議要能感同身受,理解憤怒;但同時,也不能放棄理性思考,必須堅持自己的底線,拒絕在洶涌的感情中迷失自我。
當我們看到那些反多元成家荒腔走板的意見時,若可以,也應該靜下心來想一想:會不會在別人的眼中,我們也是那個樣子呢?我們的說法,是不是經得起反覆的推敲?多思考,避免盲從,才能避免自己成爲被操弄的一份子。
我並不是說:不懂得保持理智,無法理性思考的人不該表達意見或參與政治--而是說,如果能夠保持理智,理性思考,多方面的去了解不同的意見,那麼在溝通上將會更能兼容幷蓄,也比較能與人溝通,甚至在參與政治時,也較能協調出好的方案。若是理解了和自己立場不同者的思考邏輯,那麼在說服對方時也將會更有力。
我個人認爲,長期看來,持續的深耕理性思考的公民意識非常重要。這能讓大家能夠在被仇恨矇蔽心靈時,知道要退出來思考;讓大家能夠在行動之前,先想過自己行動的目的及原則,以及行動的底線。要讓大家在堅持自己立場之前,先思考過不同意見的看法,去了解不同立場的思考邏輯。就算面對自己支持的議題,也要嘗試多方質疑自己的立論,避免自己陷入了盲從的處境而不自知。要讓民主不至於成爲民粹,理性的思考,尊重各種意見,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 注1:多元成家懶人包:http://goo.gl/vFWIbQ
● 注2:販賣恐懼:脫軌的風險判斷:http://www.taaze.tw/sing.html?pid=11100228619
● 注3:停建核四不會缺電嗎?:http://news.ey.gov.tw/News_Content3.aspx?n=9FB96F0ABADBECC5&sms=2EA26B84CC910BC9&s=8866DAAC7324B7B6
● 注4:林義雄:亞洲人陷核電威脅不自知: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2/new/sep/29/today-c4.htm
● 注5:郝明義:龍應臺做了很不好的示範──以及政府造成服貿協議風暴的根源: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88/article/539
● 注6:狂熱份子:羣衆運動聖經:http://www.taaze.tw/sing.html?pid=11100242878
● 注7:革命的德性:http://cn.nytimes.com/china/20130309/cc09xiaohan/
● 注8:本文網路發佈位址爲:http://goo.gl/FriiOB
●作者雨蒼,自由軟體工作者,Python軟體工程師。目前於上海擔任軟體工程師,興趣爲社會文化觀察。雨蒼的介紹:http://about.me/billy3321。雨蒼的Google+:http://goo.gl/HsZDM。雨蒼的文章採用創用cc by-nc授權發佈:http://goo.gl/4GxCZ。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