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市佔過半到退押金人潮 投資人:ofo忽略了運營成本

▲ofo。(圖/翻攝自ofo官網

記者馬叔安臺北報導

面對近來共享單車ofo出現退押金人潮現象,有投資人表示,之所以當初沒有投資ofo,是因爲沒有看明白單車經濟經濟模型如何賺錢,大家忽略了整個運營成本、運營效率問題。也有其他投資人表示,從ofo的發展可以得到的啓發是,公司要回歸產品本身,爲用戶提供好的產品,以及「格局」的重要性

據瞭解,在2017年第1季度,ofo市場佔有率達51.9%,在用戶滲透率、用戶認知度、用戶滿意度、用戶活躍度等多項核心數據,都超過競爭對手摩拜。然而如今北京街頭出現要求ofo退押金的人潮,澎湃新聞指出,其中關鍵包括美團在2018年4月併購了摩拜,螞蟻金服2018年6月對哈囉出行加註了20億元人民幣的E輪融資後,共用單車的行業格局開始逆轉,沒有和騰訊、阿里等企業支撐的ofo,也從那時起由盛轉衰。

北京市民涌入ofo總部大樓要退押金。(圖/翻攝自《澎湃新聞》)

哈囉出行投資人、GGV紀源資本管理合夥人符績勳表示,單車是會損壞的,隨着時間推移也會有損耗,此外,單車的平均騎行次數會隨着單車數量的增加而減少,假設車在一個校園裡投放,投放500輛車,騎行次數可能很高,但投放到5000輛車的時候,平均騎行次數就降下來了,所以這時的投入和騎行模型還沒有得到最大的考驗

摩拜單車投資人、啓明創投合夥人黃佩華則說當時ofo堆車比較狂野,馬路上到處都能夠看到它們的車,但它們的車上沒有GPS定位。長期的單車破損率等問題也令他們後續難以融資,此外,可能ofo的創始人在這方面沒有考慮好阿里、滴滴幾個巨頭利益和他們的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