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舒默訪中談美中深層矛盾

(圖/新華社)

10月7日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率領包括民主黨及共和黨各三位參議員的代表團抵達上海,開啓了訪問中國之行,之後將訪問日本和韓國。他們訪華的意圖是什麼?能夠緩和美中緊張關係嗎?美中關係的深層矛盾是什麼?美中關係的未來發展?

這次訪問不會有任何實質性的結果,但是也不會不歡而散。因爲代表團的公開目的是不可能達到的,除非美國改變對中國的單方面制裁行爲,而這不是代表團所能夠給出的答覆。

美國參衆議會往往在對外政策的表態上會比行政機構和總統更強硬一些,因爲第一,發表強硬立場才能吸引到美國國內的注意力;第二,可以扮黑臉角色,給行政單位更多的談判空間。何況,舒默是一個對華鷹派。代表團在訪問期間可能向中方透漏對華新版的晶片禁令,拜登希望藉此來表達在立法部門的壓力下,不得不執行的無奈,以減輕對美中關係的衝擊。

這次拜訪的時機不是對美國最有利的。因爲美國2024年政府預算還沒有着落,上週通過一個45天臨時撥款法案,避免聯邦政府因沒有經費而部分關門。爲了避免關門而採取與民主黨妥協的共和黨議長麥卡錫,卻被共和黨財政鷹派的8個議員給罷免了。沒有民主黨的支持,罷免案不可能成功。民主黨忘恩負義,不僅造成美國衆議院羣龍無首,也威脅到通過財政預算的可能性。

從中國的角度看,現在不是時候對美國讓步,更不需要給美國幾個參議員讓步,中國可以等。

在歷經川普四年和拜登兩年的對中強硬政策的實踐後,美方發現並沒有打垮中國,因此必須修正,美方的共識就是必須買時間來重建美國的製造業,特別是高科技產業,所以對中的大政策就是在全面施壓下,避免發生大規模軍事衝突,也就是「管控危機」。中國也需要買時間來加速補齊短板,特別是在高科技和軍事領域。所以在可見的將來「鬥而不破」的美中關係將是常態。

然而,在全球動盪的態勢下,如何維持鬥而不破的和平是充滿挑戰的。一個剛發生的事就是七日凌晨,巴勒斯坦抵抗組織哈瑪斯發動的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協調的海陸空大規模突擊以色列許多城市、軍營,造成了數以百計的傷亡,並俘獲許多以色列公民、士兵、及以色列專門對付巴勒斯坦各種民兵組織的特種部隊的指揮官Aloni少將。以色列已經動員後備部隊並宣佈全國進入戰爭狀態。

造成哈瑪斯採取行動的直接原因還不清楚,但是這也反映出過去幾年全球大動盪的後果。爲了對抗美國組建遏制中國的各種聯盟,中國促成了伊朗、敘利亞等什葉派穆斯林國家,和以沙烏地阿拉伯、埃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爲首的遜尼派阿拉伯國家的和解。這肯定造成以色列的不安。

最近,中國提供專機接待敘利亞總統阿薩德全家訪問中國,阿薩德回到敘利亞不久後,10月5日,敘利亞霍姆斯軍事學院舉行軍官畢業典禮時遭到無人機襲擊,造成超過80人死亡,死亡人數中包括受邀家屬中的婦女和兒童。敘利亞政府軍總司令部表示,將對這些恐怖組織採取果斷行動,無論他們身在何處,都將追究策劃者和執行者的責任,併爲此付出高昂代價。

我們不知兩個事件有沒有直接關係,但是不可否認的就是今天世界是高度相關聯的。美國如果不降低美中的緊張關係,沿着現在處處侵犯中國核心利益的做法,而希望能夠管控危機,將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最後,引用川普,在華爲宣佈突破美國封鎖成功的大規模生產Mate 60 Pro後所說的話:中國有許多非常聰明和勤奮的人,而過去30年的歷史證明了,中國政府有能力組織人民,突破外在的束縛,完成自我的提升,封鎖中國是不可能成功的,美國需要做的是搞好自己的事。(作者爲中美論譠社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