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BA”流量密碼推行全國,行得通嗎?

作者:莫小雋

本文字數:2867字

建議閱讀時間:9分鐘

兩部委(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發文,決定組織開展全國和美鄉村籃球大賽(村BA)。今年3月火出圈的貴州“村BA”搖身一變,升級爲國家級賽事!大賽分爲基層賽(6-7月)、大區賽(8-9月)和總決賽三階段。十月,全國總冠軍將在貴州省臺江縣決出。

從昔日難登大雅之堂,到如今鯉魚躍龍門得到官方認可,從鄉村賽事躍爲國家級賽事,這事關全民健身、“三農”和助力鄉村振興,有着它非常積極的意義。從自娛自樂充滿農趣農味的鄉間娛樂到農業特色非常突出的體育賽事,“村BA”打造的是廣泛普及農村的體育健身賽事品牌。

貴州模式通行全國的積極意義

今年3月,貴州省“美麗鄉村”籃球聯賽總決賽在貴州臺江縣檯盤鄉檯盤村舉行。用“火爆”形容這場村民們自娛自樂的比賽,毫不誇張:一個全村加起來不足1200人的地方,卻吸引來2萬人現場圍觀。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同期舉辦的CBA全明星週末,在國內最大的單體體育館,座位也不過1.8萬固定席位+2500個活動座位。

雖然在賽事規格、賽事組織及球員水平等諸多方面CBA全明星週末都遙遙甩出當時的“村BA”好幾條街,但從現場氛圍來看,拿着鍋碗瓢盆敲敲打打,爬到山頂上駐足觀戰,村民拼盡全力爲的是一根豬蹄、鯉魚吻香米和一隻鴨子的獎品這些極具衝擊力的內容和畫面通過當下碎片式的全網傳播,讓“村BA”迅速出圈,成爲流量和熱度的新寵。

多媒體推動對“村BA”迅速出圈有着功不可沒的原因。包括人民日報、新華每日電訊、新華網、環球網等50多家媒體對比賽進行了平臺分流直播,直播時長達70多個小時,累計觀看人次超過8億。賽事期間不但連續多次登上全網熱搜,甚至熱鬧程度毫不遜於幾個月前的世界盃。

時任外交部發言人的趙立堅關注了場面極爲震撼的鄉村賽事。而中國籃協主席姚明也表態,“從各個渠道都能看到這個賽事,很開心有那麼多人能聚集到籃球場邊去參與這個運動。”姚明透露,自己在十幾歲時也曾在江浙一帶參與過類似這樣的賽事。貴爲籃協主席,姚明覺得自己沒有什麼建議可以給到他們,反倒是希望從村BA這樣的賽事汲取很多的經驗和營養,使中國籃球的環境更加蒸蒸日上。不過他也笑言,“如果有機會,非常希望去現場體會這麼熱烈的氛圍,但不確定自己是否能拿到票。”如此大咖位的KOL都在爲“村BA”義務站臺,這項賽事不火都難。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貴州“村BA”之所以能在全國火速出圈,除了多元媒體的加速推動之外,還有它的獨特性所在,這也是它能在如此多元化流行的當下“火”起來的內核。畢竟,“村BA”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它的前史可以追溯到解放前,它有廣泛而堅定的羣衆基礎,它保持着自有的鄉土魅力,這是它能火起來的根源所在。檯盤村的成功讓外界知曉了貴州不爲人知的一面——蘊含着非常寶貴且多樣的體育文化資源。只有積極引導將鄉村體育與鄉風文明習俗緊密融合,才能形成當地獨具特色,極具吸引力的體育賽事。

如今,從檯盤村走出來的“村BA”在兩部委的文件下升級爲全國賽事有它的積極意義,可以更多方位展示中國鄉村生活的豐富性,豐富廣大農民的業餘體育文化生活,通過接地氣的體育賽事的舉辦,挖掘各地特色的鄉村體育,助力鄉村文化全面提升,展現和提升鄉村人口活力。加大對鄉村體育設施的投入力度,振興鄉村經濟發展的同時,加大文化和體育產業的投入,呈現中國鄉村的生機和活力。

全國各鄉村要從實際出發 切忌照搬照抄

此次把“村BA”升級爲全國賽事,某種意義上就是把農民自發自願組織的一種自娛自樂的活動上升到有政策加持的一種羣衆性體育運動的層級。雖然有媒體梳理,“村BA”至少已在全國10省區開花,臺江縣只是其中的佼佼者。這至少證明,籃球運動在我國鄉村有着廣泛的羣衆基礎,深受農民羣衆歡迎,爲這項賽事的全國推廣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但中國農村氣象萬千,各有各的鄉土特色。即使有10個省區有籃球基礎,但放之廣袤的農村大地,不是所有的鄉村都有檯盤村那樣穩固的籃球人口,不是所有的村民都對籃球有着不可替代的熱愛和追求,也不是所有的村鎮都有着說得過去的籃球設施等。每個鄉村的發展情況都不盡相同,要想推動這項全國賽事的穩定向前,鄉村政府還是要依據當地特色和實際情況穩步向前,細化安排,切記照搬照抄,當任務去執行。當這項自娛自樂的活動上升爲全國賽事時,不排除的可能是當地鄉村政府的“政績”與各地各鄉村的成績表現掛鉤。換句話說,就是政府投入的力度和出發點是想有好的表現來爲政績服務,而非追求“村BA”原本的精神內核。

政府重視、加大對鄉村體育的投入是好事,但千萬儘可能地保持這項賽事的純粹性,而不是扭曲演化爲農民們身上又要揹負的一項任務去執行和落實。一旦發展到這個地步,就會脫離了“村BA”原本的初衷和意義,偏離了賽事升級的最初動力和發展方向,也就此背離“村BA”的最原始的精神內核。

“村BA”肩負推動鄉村經濟使命

三年疫情過後,人們對旅遊的熱情持續升溫。據文旅部數據中心統計,預計2023年,我國國內旅遊人數達45.5億人次,同比增長約80%,將實現國內旅遊收入約4萬億元。

拿今年“村BA”對當地旅遊業的推動來看,賽事帶來的經濟效益相當可觀:3天2夜的“村BA”總決賽,該縣共接待遊客18.19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516萬元,黔東南旅遊預訂量同比增長140%。當地政府在賽事“出圈”後,在做好賽事組織,交通、安保、氣象、醫療、衛生等全面保障工作的同時,努力打造“村BA”品牌,將當地農產品,服飾、苗繡、銀飾等民族手工產品與品牌綁定,加深了“村BA”品牌效應,也反向帶動了“村BA”的影響力。

當下,體育賽事和活動全面恢復,體育消費需求不斷釋放,升級爲“全國賽事”的“村BA”也在一定層面肩負着推動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使命。體育與文化、旅遊、商業等行業的多方位深度融合激發着人們的體育消費熱情,釋放出更多體育消費潛力,能加速體育產業的增長。對鄉村而言,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也是當下工業化城市人口不斷嚮往的旅行場所。這也給“村BA”賦予了賽事之外的附加意義——促進農村體育產業與農業、旅遊業、康養業等其他產業互融互進、協同發展,比如探索“休閒農業+農村體育”模式。

不完全拒絕商業化,但也不過度商業化

檯盤村“村BA”在火出圈時,村黨支部書記張壽雙就說過,“村‘BA’球場外圍可以有商業,球場上拒絕商業化,保留‘村’味。他還表示,從去年以來,不斷有品牌提出贊助,包括把廣告標語打在球場內等形式,均被他們拒絕。

也有一種對立的聲音表示,貴州要發展,檯盤“村BA”終究是要被商業化運轉的。所能做的就是爲“村BA”資本市場介入後,起到監督的作用,讓檯盤“村BA”朝着健康、穩定的方向發展,不要讓他走彎路,變了味。

有關這項農趣十足的賽事是否“走商業化道路”的討論一直都存在,雙方也都有彼此的出發點和立場。體育商業化,就是以體育競技本身所具有的娛樂性所帶來的享受、競技性所帶來的刺激爲主要產品,以成熟的商業模式爲主要運作手段,以平衡各方面利益達到互利互惠的目的的一種體育運動的發展模式。採取商業化運作方式,以獲取最大利益爲推動和發展體育運動的槓桿。某種意義上,商業化是促使體育運動適應現代社會的一個有利因素。

回到“村BA”這項極具鄉村特色的賽事來說,它之所以能迅速“出圈”就在於它的原汁原味,它的純粹本色。一旦給賽事注入太多商業化的元素,會出現比如參賽運動員職業化、場地正規化、廣告贊助等環節增多。濃厚的鄉土氣息本是鄉村文化的一部分,一旦漸漸脫離鄉土溫牀,也可能就失去了最堅實的根基,無法成其氣候。可如果完全拒絕商業化並非明智的做法,畢竟市場經濟下如果能通過體育賽事帶動鄉村經濟發展,使得部分農民掌握了富裕起來的財富密碼,也是推動鄉村經濟發展的手段。所以,“村BA”如何進行商業化運作,既保留賽事夠村夠土的原汁原味,又能凝聚民心,富裕民財,留住鄉愁也是主管部門要從實際出發考慮的一大問題,千萬別讓賽事變了味兒。

本文圖片源於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