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搬家“路線圖”:銀行理財規模突破29萬億,下半年或刷新紀錄|年中經濟“瞭望塔”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葉麥穗 廣州報道在存款利率持續下行疊加監管叫停手工補息等因素影響下,存款資金開始搬家,迴流銀行理財市場。今年上半年,銀行理財規模一度超越29萬億元,逼近歷史高點。儘管6月末,受到“季末回表”的影響,規模出現波動,但是整體影響不大。展望下半年,業內人士認爲,在存款利率不斷下調的背景下,銀行理財仍會是替代存款的上佳選項,規模將延續增長態勢,有望突破歷史紀錄,再創新高。

收益率引導資金流向

收益率無疑是左右投資者資金配置方向的“指揮棒”。在存款利率整體調降的大潮中,銀行存款的吸引力大幅跳水,即使此前以高利息出名的農商行、城商行。

2024年5月全市場理財規模較上月增加4000億元至5000億元,相較2022年及2023年的5月不足1000億元的月均增量,繼續呈現超季節性增長。即使6月受到“季末回表”壓力影響,銀行理財規模出現回落,但回落規模不大。據華西證券宏觀聯席首席分析師肖金川測算,今年6月理財規模縮減0.64萬億元,低於2020年以來同期降幅。從過往數據看,2020年至2023年的6月理財規模分別下降1.47萬億元、1.4萬億元、0.8萬億元、1.18萬億元。

華泰證券分析師張繼強認爲,今年4月以來理財規模出現加速上升現象,究其原因:一是一季度末過後資金迴流理財;二是禁止手工補息導致存款搬家、流向理財;三是債牛之下固收類理財產品業績表現較好,吸引資金進入。這導致4月以來,資金更多集中在非銀手中,非銀相較於銀行資金面更爲充裕。然而由於二季度理財規模膨脹過快,且大行普遍缺存款,可能導致二季度末理財回表規模高於往常,資金或出現不小的波動。

“今年銀行存款利率一直下行,包括大額存單,現在3年期大額存單僅兩個多點的利息。今年5月有一筆定期存款到期,就把錢分成了兩份,一份買了銀行理財,一份買了債券基金,從目前來看,兩個產品的表現都比較穩定,收益方面債券基金可能相對更好一點。”廣州市民王榮告訴記者。

華南一家銀行的理財經理也表示,今年以來,銀行存款利率經過幾次下調,吸引力大幅減弱。目前能夠替代或者部分替代存款的產品,就只剩下銀行理財、貨幣基金以及部分債券基金。“4月以來,銀行理財產品賣得不錯,主要是因爲和存款對比,收益有明顯優勢。我們近期新發行的大多數低風險銀行理財產品能做到3%以上的收益率。”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認爲,今年以來,理財產品收益率相對可觀,對居民投資理財具有較大吸引力。同時,銀行降低存款利率、暫停銷售大額存單等,存款收益率下降;加之理財公司根據市場需求,及時推出新產品,這些因素共同推動理財規模快速增長。

華寶證券分析師張菁坦言,低利率時代下,居民投資需重視資產配置。隨着存款利率的不斷下行,原先高息儲蓄、大額存單等居民熟悉且無風險的投資方式可能越來越少,且收益在不斷走低,但居民渴望財富增長的需求不會減少,通常會將個人25%-35%的資金分配用於保本穩健屬性的投資中,一些鎖定長期收益的存單、年金險產品在當前受到追捧,除此之外,投資風格穩健,投資收益穩當的銀行理財產品也在重獲居民信任,迎來規模增長。

有望突破歷史高點

從當前增長勢頭看,銀行理財重返30萬億元時代的可能性很大,不少分析認爲甚至會刷新歷史高點。招商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預計,2024年末理財規模將增長至30萬億元。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認爲,從歷史數據看,銀行理財公司有在下半年衝量的慣例,其中國有行旗下理財公司最爲明顯。預計在國有行帶動下,2024年下半年理財規模有望重新站上31萬億元的歷史高位。

不僅是規模上的提升,質量上也有所變化。業內人士表示,相比2018年資管新規之前的30萬億元,當前理財規模的市場化、規範化程度更高,理財市場也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婁飛鵬表示,雖然銀行理財規模都是30萬億元,但目前銀行理財產品大多數是銀行理財公司作爲專業機構研發的淨值型理財產品,這與2018年之前明顯不同。未來銀行理財仍然是我國重要的資產管理產品,市場空間大概率會進一步擴大。

分結構來看,普益標準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5月19日,3月底以來增長的2.89萬億元理財規模中,固收類理財增長了2萬億元,現金管理類理財增長了近0.9萬億元,混合類和權益類理財規模有所減少。 顯示目前資金的避險情緒依然較高。

從產品期限看,1個月以內期限產品規模佔比提升,日開型理財規模小幅下降,其他期限理財規模佔比變動不大。這或許與產品收益表現有關,今年以來,流動性較高的現金管理類、非現日開型理財、1個月以內期限的開放式理財產品收益均呈下降趨勢,相對而言,1個月以內期限的開放式理財產品收益表現較好。

存款搬家,哪家理財公司規模增長較多?華寶證券的數據顯示,從上半年產品規模增長情況看,農銀理財、工銀理財、建信理財、中銀理財規模增長超2000億元,其中農銀理財規模增長4666.19億元居首位,共有11家理財公司規模增長超1000億元。理財公司規模增長可能與母行渠道代銷佔比高低有關,可以看到前四家均爲國有行理財公司,農行、工行、建行代銷本行理財子公司產品數量佔比約爲96%、90%和80%,存款搬家大多由本行理財子公司產品進行承接。

張菁認爲,低利率環境下,投資者需要合理分配資金,在留存一定的現金儲備之外,按照自己的需求在低風險收益穩定的債權類資產和高風險高收益的權益類資產等大類資產進行分配,均衡投資。

近期的一些跡象也表明,有資金逐步向收益彈性更高的ETF移動。截至6月30日,全市場ETF數量共計973只,較2024年年初增加76只;ETF份額突破2.2萬億份,較年初增加1941.44億份;資產淨值突破2.4萬億元關口,較年初增加4191.07億元,其中,股票型ETF規模突破1.8萬億元關口。 特別是部分估值處於歷史相對低位的主題性ETF,更是受到資金的追捧,如人工智能ETF(159819)、雲計算ETF(516510)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