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闊斧“變法”,馬斯克拿了商鞅的劇本?
在美國,一場官僚機構的改革行動正在快速上演。削支出、裁人員、查機構、審賬目,種種措施雷厲風行,一把把“大刀”砍向財政部、教育部、國防部等核心部門,拿刀的正是馬斯克。這種顛覆傳統的改革被媒體稱爲“對華盛頓舊秩序的血洗”,他牽頭的“政府效率部”爲何會遭遇這樣的指責?特朗普設立這一機構的初衷是什麼?馬斯克又爲何願意牽頭幹這件事?在各種矛盾與壓力集聚下,他們倆的關係還將面臨怎樣的嚴峻考驗?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張耀、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韋宗友、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楊水清在做客東方衛視《環球交叉點》節目時,與主持人袁鳴進行了探討。
張耀: 從特朗普來講,他和馬斯克的共識就是,必須通過激進的改革,才能讓美國再次偉大。他們兩個人這種共識,可以保證他們的聯盟。如果你用歷史比喻的話,美國曆史太短,我總是喜歡用中國的歷史去比喻,我覺得他們是秦孝公和商鞅之間的關係,他們對於秦國的未來、秦國要一統天下是有共識的。怎麼樣才能達到目標?必須要徹底改革,而且不惜一切代價。
袁鳴:商鞅的命運最後不怎麼樣。
張耀:商鞅最後結局不怎麼樣,這個其實我們可以看到,今後美國的未來。“特馬聯盟”的終點在哪裡?他們什麼時候會破裂,取決於特朗普的政治生命。特朗普本人應該講,你是很難看到他對馬斯克進行特別大的(動作),雙方關係破裂,這種可能性我覺得不大,但是特朗普的任期只有4年,按照現在的法律, 所以很大程度上,我覺得“特馬聯盟”未來的有效性,或者延續時間,取決於特朗普的政治生命和自然生命。
楊水清: 現在“端水大師”特朗普已經說了,說你這個部門可以提建議,但是對於具體裁的人,還是要聽從各個部門的意見,相當於你現在是一個給我寫內參,或者說給我提供建議的一個部門,你可以給我很多的指導,但是具體怎麼樣去落地,還要跟各個部門去溝通。在這個情況下,馬斯克是整個改革的“架構師”,特朗普是背後的操盤大佬,前面的人都在聽馬斯克的指揮,但又是一個虛職,這就把自己從這個部門中抽離出來。
馬斯克其實在民主黨那邊是受過氣的,因爲民主黨召開大會,召開的是電動汽車的行業大佬大會,竟然沒有叫馬斯克,這個笑話實際上體現了馬斯克的心酸。特朗普他是一個“造王者”,但是他也是把特朗普當成了“許願池”,就是我在民主黨那邊,沒有實現的東西,我通過砸錢,在你這邊我希望能得以實現。
韋宗友:目前來看完全是真心的,因爲他們目前還處在蜜月期,其實從特朗普第一任期,當時也出現了特朗普利用班農這樣一個現象,最後和班農反目成仇。但是我覺得馬斯克和特朗普的關係,也不能簡單類比特朗普和班農之間的關係,因爲馬斯克在特朗普2024年大選期間,給特朗普巨大的支持,包括資金上的支持,包括在地方拉選票的支持。班農雖然擁有保守派的媒體,在輿論上給特朗普造勢,但是所起的作用,和馬斯克不能同日而語。
以前媒體也是挑撥離間,說現在特朗普只是“提線木偶”,真正起作用的實際上是班農,現在班農是坐在白宮的寶座之上。但這個方面,馬斯克相對來說,雖然在改革這個問題上相對高調,但是在政治問題上他比較低調,因爲馬斯克也知道,他不是在美國出生,他沒有在政治上,向特朗普發起挑戰的任何可能性,他只不過是特朗普用來向深層政府開戰的一把利器。
編輯: 陳之瑜
責編: 左禾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