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高雄歷史展 細說故鄉情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推出大高雄歷史常設展,「漫話高雄」讓民衆更瞭解家鄉故事。(高史博提供/林宏聰高雄傳真)

「歷史一直在你我的生活裡流動!」2020年是高雄從「打狗」改名滿百年,高雄市歷史博物館規畫「大高雄歷史常設展」,選在9月1日改名日開幕別具意義,透過印象高雄、歷史高雄、數字高雄3大展區,帶市民更親近故鄉

1920年9月1日「打狗」改名「高雄」,海港、鐵道路網引領檯灣邁向全世界,高史博歷經3年籌劃,在高雄滿百歲的9月1日,爲「大高雄歷史常設展」揭幕。

開幕儀式當天,高市市長史哲、美國在臺協會高雄分處長禹道瑞日本臺灣交流協會高雄事務所所長加藤英次外交部南部辦事處長莊恆盛、高雄市議員康裕成、李雅慧、高市文化局長王文翠、高史博館長王御風及200位貴賓共襄盛舉,因疫情無法出席的日本京都市長門川大作、京都市右京區長北川洋一,更親自錄製影片跨海祝賀

3大展區 融入現代科技

史哲致詞表示,市長陳其邁強調「無史不成國,鑑往知來」的重要性,特別要讓高雄學生透過改名百年的慶祝或策展,瞭解城市發展的歷程

王御風說,縣市合併後,高史博研究典藏、展示教育均需擴充,廣納更多原高縣內涵,由於以往小型主題式的常設展不足以詮釋大高雄發展史,10年前陸續開始累積歷史常設展素材,今年推出第一階段「科技‧高雄」,未來將繼續透過河、港、鐵路網絡爲子題,勾勒高雄百年曆史脈動

高史博是市定古蹟,受限於日治時期官署定位與建築工法內部空間不大且有很多柱子隔間,展示手法因此受限,特別採用單元分割式融入現代科技,搭配動畫劇場,第一階段「科技‧高雄」規畫「印象高雄」、「歷史高雄」、「數字高雄」3大單元展區。

沉浸式劇場 穿越百年城市

「印象高雄」展示手法全臺首創,使用偏光鏡呈現21張博物館典藏老照片,述說常民生活樣貌,爲展覽拉開序幕

「歷史高雄」採用全臺唯一20公尺寬、270度環景、15分鐘沉浸式動畫劇場演繹高雄歷史,穿越史前時代鄭氏王朝、清代、日本時代、民國時期及當代高雄,看見百年來高雄人的勞動身影及城市、鄉村地景變遷

「數字高雄」則藉由多媒體互動、抽取式學習卡認識高雄,常設展內的隱藏版小故事也等着觀衆來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