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廠洗牌:從BAT到TTMAP
定焦(dingjiaoone)原創
作者 | 溫故
編輯 | 方展博
最近,一些互聯網巨頭重提增長目標。比如,滴滴重啓擴張計劃,B站衝擊日活翻倍,百度全力投入AI。阿里分拆上市,也由菜鳥打響了第一槍。
互聯網巨頭又活躍起來了。攻城、略地、競爭、博弈,原本死水一潭的行業格局,也開始出現變化。
說幾個讓人略感意外的點:拼多多市值1399億美元,已經接近是京東的三倍;美團市值只剩900多億美元,而最高峰時超過2000億美元;本站似乎活得不錯,市值超過小米、百度。
市值背後,反映的是市場對公司的預期,以及互聯網江湖的競爭格局。
但在今天的互聯網,我們很難找到一個詞,來概括當下的格局。
BAT(百度、阿里、騰訊)早已瓦解,小巨頭聯盟TMD(字節、美團、滴滴)也已崩壞,就連最穩固的AT(阿里、騰訊)都開始鬆動——騰訊的市值一度接近兩個阿里。
不過,相比市值榜單上的排名,更大的變化是,人們似乎不再關心誰是“榜一大哥”,誰又取代了誰。
BAT這個說法從誕生到瓦解,持續了十多年時間。
百度2005年8月在美國納斯達克IPO,市值排名中國互聯網第一,是騰訊的3倍。上市當晚,百度創造了7名億萬富翁、上百名千萬富翁。
當時百度的勢頭高於騰訊、阿里,並延續了很多年。所以後來BAT三分天下,百度的座次排在最前面。
轉折點發生在2012年。那年3月,騰訊市值超越百度,從此二者差距拉開,百度再也沒有追上過。
原因很簡單,百度沒能緊跟移動互聯網浪潮,而2011年上線的微信讓騰訊價值重估。
2014年的福布斯中國富豪榜,馬雲、李彥宏、馬化騰瓜分了前三甲。阿里在這一年赴美IPO,成爲中國市值最高的互聯網公司。年底時,阿里市值2585億美元,騰訊1359億美元,百度只有800億美元。
“百度掉隊”的說法,從此開始流傳開來。體現在市值上,後來阿里、騰訊市值一度超過6000億美元,百度一直徘徊在幾百億美元。
問題是,百度退下了,誰頂上呢?
中國互聯網的兩極分化極其嚴重,BAT遙遙領先,剩下一堆小市值公司。所以即便百度被阿里騰訊拉開差距,這第三的位置,倒是坐了很多年。
第一個想跟百度搶位置的是京東。2014年京東IPO之後,市值就貼着百度追,業內曾有“JAT”的說法,以取代BAT。
2017年二者差距縮小,6月,京東市值一度只落後百度不到7億美元,1%的股價波動就會導致中國第三大互聯網公司易主。不過很遺憾,那次沒有成功。
小米也曾對百度造成威脅。2014年小米完成一筆11億美元融資後,估值高達450億美元,成爲當時全球估值最高的未上市科技初創公司,在中國僅次於BAT,超過京東。2017年甚至有傳聞稱,小米IPO估值或將超過千億美元,BAT將變成“ATM”。
不過後來小米上市,被資本市場潑上一層“卸妝油”,首日股價跌破發行價,市值不及百度。
無論是JAT,還是ATM,都體現了互聯網巨頭對百度發起的挑戰。但要徹底取代百度卻不容易。正所謂鐵打的“AT”,流水的“B”。
這個局面一直持續到2019年5月,美團崛起。當時美團已經在外賣、本地生活奠定江湖地位,獲得資本市場看好。5月市值超過百度之後,美團進一步將差距拉大,隨後幾年市值一直是百度的3倍左右。
自此,BAT纔算是徹底瓦解,百度被美團取代,全新的“ATM”格局形成。
這個格局很穩固,不像當年京東、小米那樣短暫。從2019年到2022年底,美團一直是中國第三大互聯網公司,且跟其他公司之間的市值差距拉的很大。
變化出現在2023年,變量是拼多多。
或許是因爲消費降級,拼多多成爲疫情後業績表現最亮眼的公司之一。僅在今年上半年,拼多多就實現盈利212億元,成爲一家巨賺錢的公司。
拼多多的市值在今年超過美團,直奔阿里。截至10月17日,騰訊、阿里、拼多多是中國僅有的三家市值超過千億美元的上市互聯網公司。
我們暫且將這個格局稱爲——“TAP”。
在BAT之外,TMD(字節跳動、美團、滴滴)是曾經呼聲很高的一大互聯網陣營,它們代表着新銳互聯網巨頭。
TMD的稱呼大概形成在2015年前後。2015年是中國互聯網的大併購之年,滴滴併購快的,美團併購大衆點評,一批新巨頭被資本催生出來,對BAT形成挑戰。
競爭是當時的主旋律,那是TMD最自信的時候。大家相信贏者通吃法則,想盡一切辦法做大規模,搶更多的地盤,建更高的圍牆。TMD是其中的活躍分子。
在那幾年的公開場合上,TMD的創始人們對外講的最多的是擴張、競爭、技術驅動、國際化。在聚集了幾乎所有互聯網大佬的“烏鎮夜宴”上,張一鳴、王興、程維跟馬化騰、劉強東、雷軍出現在同一張飯桌上。
跟BAT因爲百度掉隊而分解不同,TMD的瓦解更多是因爲宏觀環境的劇烈變化。
美團在2018年9月率先赴港IPO,滴滴和字節跳動的IPO進程則要波折得多——滴滴2021年6月底在美國納斯達克低調IPO,然後APP被下架,接着就是漫長的整改;字節跳動多次傳出IPO消息,同時伴隨着暫停、重啓,至今未有實質進展。
IPO對它們很重要,它是股東退出套現的渠道。
一位投資人對「定焦」說,滴滴IPO之前,市場上流出過一些滴滴老股折價出售,焦急退出的投資人沒耐心撐到IPO。後來的滴滴IPO也一度充滿變數,最後的結果多少有些遺憾。
滴滴被下架整改之後,T3出行、美團出行、曹操出行、如祺出行等網約車平臺,集體圍攻滴滴,試圖瓜分滴滴讓出的市場份額。
在滴滴迴歸之前的563天裡,面對網約車江湖的腥風血雨,滴滴只得袖手旁觀。滴滴曾經重視的海外市場,以及新拓展的社區團購等新業務,也一度陷入停滯。
滴滴IPO時的市值最高觸達800億美元,衝進中國上市互聯網公司前十,去年退市時市值縮水至111億美元。這遠遠低於其IPO之前融資的估值。
不過,現在滴滴已經重啓擴張計劃,制定了激進的增長目標。不論是推出“9塊9打車”的補貼活動,還是滴滴自動駕駛拿到廣汽集團的投資,都說明滴滴正在放開手腳。另外有消息稱,滴滴計劃明年IPO。只是,滴滴或許再難拿到當年的高估值。
字節跳動的困境在於海外業務。TikTok被動捲入大國博弈,美國業務差點被強制出售;TikTok電商最近在東南亞部分國家被叫停,發展遭遇重大不確定性挑戰。
國際局勢是字節跳動最大的黑天鵝,這其中的微妙關係,也讓它不再像曾經那樣好戰。
美團先一步IPO之後,管理團隊和投資人皆大歡喜,公司市值節節擡升。也是因爲字節跳動未上市,市值不可比,讓美團率先超越百度,拿下中國互聯網巨頭第三把交椅。
然而,反壟斷調查之後,美團鋒芒盡收。美團非常看重的本地生活戰場,也在這兩年涌進來一批挑戰者——抖音、餓了麼、小紅書,都在搶奪這塊蛋糕,美團轉攻爲守。
現在市場的分歧在於,美團能否守住本地生活。換言之,美團到底有沒有護城河?如果美團防不住,就會被價值重估,因爲之前,美團被看好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它壓倒性的市場地位。
TMD的說法已經很少再被提起,三家公司的創始人也變得異常低調。如果說五年前它們的對手是BAT,那麼現在,它們更多需要戰勝自己。
如果要找一個詞,相對長期地概括中國互聯網格局,那一定是“AT”(阿里、騰訊)。
從2014年阿里上市開始算起,阿里、騰訊佔據中國最大互聯網公司前兩席,已經有九年時間。在這期間,阿里和騰訊輪流爭第一,第三名到第十名的名單換了又換,“兩超多強”的格局始終未改。
現在,種種跡象表明,AT格局或許不再牢不可破。
自從2021年被反壟斷調查後,阿里市值從高點跌落,從去年開始一直維持在2000多億美元。之前排在阿里之後的美團、拼多多,則努力衝刺2000億美元大關。一進一退,讓格局出現鬆動。
從十年的跨度來看,第三大互聯網公司與“AT”之間的差距,今天是最小的——去年美團與阿里之間市值縮小至64%,今天拼多多進一步將差距縮小。而不少投資人認爲,拼多多股價還有很大上升空間。
一位接觸過阿里、拼多多高層的業內人士對「定焦」說,拼多多的想象空間在於,它能持續切走淘系的電商份額,在低價這個點上,淘系和京東完全沒有防守住。阿里的市值自然會成爲拼多多對標的一個錨點。
現在,阿里、拼多多、京東市值分別爲2144億美元、1399億美元、435億美元,京東僅爲拼多多的約三分之一。
從大方向來看,拼多多正踩在對的趨勢上。“拼多多的低價心智,強大的去尾貨、去庫存能力,契合消費者省錢的市場需求;京東之所以陷入被動,一是房地產週期帶動的數碼家電消費週期發生逆轉,二是在低價上,京東對於拼多多的進攻幾乎完全沒有防守之力。”這位業內人士說。
另一大變量在字節跳動。抖音電商也在持續切走淘系電商的份額,對阿里而言,這是來自另一個維度的打擊。
字節跳動還沒有IPO。三年前,它在一級市場融資時的估值就已超過1000億美元,市場傳聞的估值曾高達4000億美元。最近有消息稱,字節跳動在回購員工股票時的最新估值爲2235億美元,雖然相比之前估值縮水,但這個估值剛好超過阿里。
這意味着,字節跳動一旦上市,中國第二大互聯網公司或將易主,“AT”將變“TT”。
“雙T”之間的爭霸賽,其實已經進行多年。從信息流、短視頻,到遊戲、企業辦公、AI大模型,字節跳動和騰訊硬碰硬,多次公開對壘,甚至將糾紛訴諸公堂。字節跳動是中國互聯網世界裡,少有的沒有站隊BAT,同時向BAT開戰的公司。
總體上,BAT、TMD陸續瓦解後,新的格局正在形成之中。字節戰騰訊,拼多多、美團鬥阿里,我們不妨用“TTMAP”(騰訊、字節、美團、阿里、拼多多)來概括當下的格局。
在TTMAP的格局之下,中國互聯網進入了相對穩定的時期,沒有幾家公司再有實力挑戰這個格局。短期內不會再有互聯網公司拔地而起,成爲新的巨頭。
早在六七年前,互聯網的流量紅利和技術增長紅利即將耗盡,就已成爲行業共識。TMD這些超級獨角獸,是踩中了移動互聯網浪潮而崛起,但也是最後一波。當時李彥宏就說,移動互聯網的戰爭結束了,未來不會有獨角獸。
的確,現在的互聯網巨頭和超級獨角獸中,最晚的也成立於2015年(拼多多、理想汽車),那是移動互聯網最後的上車機會。
如今,巨頭們曾經打過的網約車大戰、團購大戰、買菜大戰,都已經成爲歷史。最近的一次百億級別的商戰,還是在疫情期間展開的社區團購大戰,最後以拼多多、美團勝出,滴滴、阿里、京東戰敗而告終。
唯一的變量可能會是AI。去年底火爆起來的AI大模型,在今年把幾乎所有的中國互聯網巨頭捲入其中,百模大戰打響。在國外,誕生了估值超800億美元的OpenAI。目前,中國已出現幾家估值超10億美元的AI獨角獸,但要成長爲巨頭尚需時日。
在全新的互聯網秩序裡,巨頭們不得不調整策略,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題圖來源於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