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溪、筏子溪棲地 石虎明顯增加

林業署臺中分署9日舉行「臺中綠網保育策略暨階段推動成果分享」大平臺會議時表示,大甲溪和筏子溪石虎數量有明顯增加。(林業署臺中分署提供/陳淑娥臺中傳真)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中分署9日舉行「臺中綠網保育策略暨階段推動成果分享」大平臺會議,透過與在地機關、NGO、社區及企業公私協力,串連大肚臺地與筏子溪綠藍帶、大安溪與大甲溪溪流保育軸帶,以建構石虎等關注物種生態廊道。臺中分署指出,大甲溪和筏子溪石虎數量明顯增加,顯示棲地營造奏效。

林業署臺中分署加強推動綠網保育軸帶空間上跨機關整合,透過小平臺會議方式,聚焦於溪流生態廊道改善、筏子溪巴氏銀𬶋庇護所棲地營造可行性評估成果分享等相關保育迫切議題;另擴大辦理2場大平臺會議,以保育軸帶規畫與成果分享,優先推動課題之跨域合作討論及交流,共同營造友善棲地。

林業署臺中分署說明,會議分享以綠藍廊道串連、生態植被複育、公私協力參與等3大議題執行情形與成果,分署長期與臺中市農業局辦理石虎族羣監測調查及保育推動工作,逐步完備臺中地區石虎等關注物種基礎調查工作,結果發現大甲溪和筏子溪石虎數量有明顯增加,顯示棲地營造達到效益。

林業署臺中分署指出,爲減少棲地破碎,營造生態綠網,委託保育軸帶覆育計劃中調查到85科330種物種(臺灣特有種38種;列入珍稀物種計32種),成果豐碩。

另爲恢復原生綠帶及營造關注物種棲地,目前已培育狗花椒、臺灣百合、正榕等約60種原生植物,逾10萬株苗木,可供大肚臺地火燒跡地造林覆育、海岸及河川保育軸帶生態植被複育等,加速植生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