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丨從賡續紅色血脈到弘揚城市精神,上海提升人民城市文化品質

(原標題:大江東丨從賡續紅色血脈到弘揚城市精神,上海提升人民城市文化品質)

“上海踐行人民城市理念這五年”系列觀察⑬

上海,光榮之城。1921年7月到1933年1月的12年間,黨中央機關長期駐紮上海,留下的許多紅色印記,成爲黨的誕生地的不朽豐碑。遍佈全城的紅色資源,與時代同行,見證着偉大建黨精神的孕育和踐行,凝聚成上海建設習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實踐地的力量源泉。

上海浦東陸家嘴。資料圖片

賡續紅色血脈、弘揚城市精神,上海勇擔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在建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上走在前列,全力保護傳承城市文脈,實施“黨的誕生地”紅色文化傳承弘揚工程,建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地標,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文化產業蓬勃興起,不斷繪就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圖景,涵養人民城市建設的文化溫度。

紅色血脈貫通城市融入生活

“很多英烈都曾被敵人關押在這裡。每看到一個熟悉的名字,就意味着他沒能見到最終的勝利……”

在龍華烈士陵園緬懷革命英烈,到中共中央政治局機關舊址追憶崢嶸歲月……隨身帶着《光榮之城 紅色“滬”照》,大學生小胡陸續參觀了上海45個紅色場館,最終在《新青年》編輯部舊址完成了“紅色印記”上海城市紅色尋訪活動的全部集章打卡,“每個場館我都認真參觀學習了,兩個月下來,收穫滿滿。”

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初心始發地和偉大建黨精神孕育地,全市共有不可移動紅色資源612處,紅色血脈貫通城市物理空間,紅色基因深深融入城市日常生活。

中共一大會址。中共一大紀念館供圖

穿過高樓遍佈的新天地商圈,步入綠樹成蔭的石庫門街區,中共一大紀念館佇立眼前。走出紀念館,紅色經典步道鏈接起周邊衆多紅色舊址、遺址、紀念設施。徒步前往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立地(《新青年》編輯部)舊址,整個開放式街區,猶如一幅波瀾壯闊的紅色文化長卷。

這裡是黃浦區,歷來被視爲上海的“心臟”區域,擁有經第一批《上海市紅色資源名錄》認定的紅色資源143處,居全市之首。依託紅色資源集聚優勢,黃浦努力將區域內更多紅色舊址、遺址面向大衆展示,打造可見、可觸、可感的“紅色露天博物館”。

“市民遊客行走在黃浦的大街小巷,就能與紅色文化不期而遇。”黃浦區委書記杲雲說,“紅色露天博物館”正在打破“圍牆”,讓紅色資源從館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通過推動衆多紅色資源、街區風貌及文化生態融合呈現,吸引更多年輕人來到“紅色露天博物館”,在漫步中感知紅色文化。

蟬鳴陣陣,思南路73號的花園內綠意盎然,百年雪松巍然屹立……經過精心修繕,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紀念館(周公館)7月23日重新開放。這幢上海唯一保存完整並對外開放的周恩來紀念地,以“生活化”“零距離”爲重點,打破傳統封閉模式,與周邊街區有機融合,館內各場景不再設置“一米線”,讓參觀者貼近感受其獨特的歷史氛圍和文化底蘊。周恩來侄女周秉德說,周公館修舊如舊重新開放,體現出上海對紀念館的高度重視,希望吸引更多年輕人來到周公館,用好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

一位參觀者留言感慨,當年在十里洋場潛伏、戰鬥的革命者,應該是很孤勇的,“走進紅色遺址場館,回望光榮歷史,感悟改革開放,更加體會來時路不易,一定要奮鬥啊。”

在上海這座人民城市,紅色文化可觸可及,直抵人心。

城市精神城市品格立本鑄魂

“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開放、創新、包容”——習近平總書記提煉概括的上海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是上海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深深融入這座城市砥礪奮進的發展史。

孕育於上海的偉大建黨精神,同樣也是上海城市精神、城市品格的源本和根魂。

知所從來,方明所往。中國共產黨成立103週年前夕,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奮進新時代新徵程”研討會上,從全國各地來到上海的專家學者,圍繞新時代用好用活紅色資源等主題進行深入探討:“偉大建黨精神與精神譜系是源與流的關係,根與葉的關係”“精神力量是無形的,卻可以通過有形載體顯其內核,通過文化建設厚其土壤”……

文以化人,日新其德。近年來,上海依託全國首家以偉大建黨精神爲主題的省級研究中心——上海市中國共產黨偉大建黨精神研究中心,以及高校中國共產黨偉大建黨精神研究中心等一批研究機構,打造建黨精神研究高地,厚植上海城市文化底蘊。

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聚焦青少年這一重要羣體,上海圍繞“大思政課”大中小學一體化建設,持續豐富紅色文化內容供給,點亮紅色教育的“長明燈”。

2024年上海市微宣講大賽決賽現場。主辦方供圖

“讀書能救中國嗎?”“我們能做些什麼?”“我要好好讀書,讓這微弱的光,變成照亮黑暗的火炬!”2024年上海市微宣講大賽決賽現場,四名來自上海市航空服務學校的高中生,排演原創舞臺劇《黃炎培的故事之讀書立本》,再現教育家黃炎培幼時讀書立本的故事,感動全場觀衆。

“一共有多少位一大代表參加了會議?”同學們揮舞小國旗,在“黨史大闖關”環節爭先恐後搶答。這是盧灣一中心小學的“開學第一課”。心願卡上,孩子們鄭重寫下自己新學期的期待、長大後的夢想。

百聞不如一“件”。中共一大紀念館開展“百物進百校,百講證百年”活動,讓百件革命文物藏品走進課堂,拉近青年一代與歷史之間的距離。中共三大後中央局機關歷史紀念館等場館,探索戲劇演繹等體驗式、互動式、沉浸式宣講方式,推動紅色文化入腦入心。

復旦大學將老校長陳望道的舊居打造爲《共產黨宣言》展示館,組建“星火”黨員志願服務隊,年均講解700多場,累計服務各界參觀者10多萬人次。復旦大學黨委書記裘新強調,這是在“用好上海的紅色文化資源,依託部校文化共建,讓偉大建黨精神‘活’起來、‘火’起來。”

建設習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實踐地

所有努力,都在爲建設習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實踐地積攢精神底氣和資源優勢。

2023年10月25日召開的上海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提出打造文化自信自強上海樣本,建設習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實踐地。

這是上海作爲國際文化大都市必須擔負起的重任。上海是文化建設的高地,也是展示中華文化的重要窗口。此前,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在這座城市融合發展、發揚光大;如今,上海立志以文化軟實力的新躍升,爲中國式現代化新實踐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

“紅色文化指向人民城市建設的精神引領,江南文化連接人民城市建設的文化傳承,海派文化則更注重融合與共生。”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副所長鄭崇選說,人民城市建設成爲“三種文化”融合發展的廣闊舞臺,“以人民爲中心,具有生活質感和情感深度的文化纔是‘活的文化’。當‘三種文化’渾然一體地融入上海城市的日常生活,弘揚上海城市精神和品格也就擁有了最爲堅實的基礎。”

明大勢、知責任、勇擔當、善作爲。在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五週年之際,上海建設習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實踐地的實踐,迎來新成果。

原創舞劇《李清照》。上海歌舞團供圖

金秋十月,全球演藝優質資源在上海同頻共振。自原創舞劇《李清照》擔綱開幕演出,第二十三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主板演出將陸續上演57臺163場節目,其中,境外演出佔比約六成,在滬首演比例超過90%。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中心總裁李明感慨:“如果說20年前,國際名團將上海作爲巡演的‘備選項’,那麼20年後,上海已經成爲絕大多數名團駐演的‘必選項’。”藝術節吸引全球觀衆“爲一部戲來上海”“爲一個節來上海”,更好感受上海金秋的藝術氛圍和美麗的城市風貌。

“長河無聲奔去,唯愛與信念永存。”上海文藝工作者從黨的百年奮鬥史汲取澎湃能量,從熾熱的現實生活中挖掘動人素材,創作出一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佳作,《永不消逝的電波》《千里江山圖》《繁花》等文藝佳作不斷涌現,理想與信念的光輝在銀幕、在熒屏、在舞臺、在書頁上閃耀,激勵人心。

向世界講好中國式現代化的精彩故事。上海舉辦一系列國際文化藝術展覽和演出,製作“老外講故事”等系列融媒體產品,通過“引進來”與“走出去”,展示中國發展道路、上海文化魅力。2021年推出的百集《百年大黨·老外講故事》境內外播放量突破16億,2022年《老外講故事·海外員工看中國》播放量超過10億,2023年的《老外講故事·另眼觀盛會》邀請外籍人士講述對中共二十大的思考和感悟……

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上海努力探索文化改革創新之路,大力推進上海報業集團、上海廣播電視臺系統性變革,構築影視創制、藝術品交易、演藝、電競、旅遊、體育、網絡文化和創意設計等文化產業發展新優勢。同時,大力發展文化新業態新消費新市場,推進文體旅商娛展一體化發展,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

文化是城市的軟實力,也是發展的硬道理。守住文化之根、鍛造文化之魂、彰顯文化之力、務求文化之新、深耕文化之美,上海在人民城市建設中,正努力推動習近平文化思想在浦江兩岸結出豐碩成果、綻放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