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電動車擋得住嗎
(圖/新華社)
小米電動車SU7成爲全中國矚目的焦點,一個大哉問是,臺灣「米粉」買不買得到?畢竟「小米之家」已在全臺遍地開花,大家何時能坐上「米時捷」?
答案顯然不容樂觀,因爲電動車正受地緣政治的高度影響!針對去年第4季新晉成爲全球首大電動車品牌的比亞迪,正準備從墨西哥廠進攻美國市場,美國前總統川普公開說他重返白宮後,將對美國以外生產的汽車徵收100%的高額關稅。
歐美劍指比亞迪,臺灣也不太可能看到比亞迪電動車在路上跑,畢竟比亞迪曾與鴻海有血海深仇。去年中國電動汽車銷量達到887萬輛,是全球最大單一市場,人工智慧與自動駕駛的應用也領跑,京津塘高速公路河北段已開放無人駕駛貨車上路測試。
這也難怪前總統馬英九到深圳參訪時會問「比亞迪領先全球電動車有幾年?」國臺辦主任宋濤則樂觀迴應說,「要有自信心,永遠追不上!」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曾說得明白,「對於ICT產業出身的我們來說,最大挑戰就是不會造車!」而蘋果10年來投入上百億美元的造車計劃也已經畫下句點。
在比亞迪與小米之外,中國主要電動車品牌少數是油電並進的老車廠,大半是電子業的新勢力,更順利把電動車3C化,也在各省新建起一座座機械手臂大型工廠。反觀中國以外,除了特斯拉,都是傳統車廠轉型電動車,成本不易大幅降價,勢必要遊說政府建立高關稅壁壘,把廉價電動車擋在外頭。
中華汽車引進上汽集團旗下品牌「MG」在臺灣生產,去年共熱銷1.38萬輛,爆紅的「國產車」銷售成績看得出臺灣車主也放下對「中國車」的成見了。至於中國電動車整車進口臺灣當然有優勢,但這不只是關稅問題,更是政治問題了。
全世界在路上跑的汽車總數達15億輛,如果在未來10到20年大幅度更換爲電動車且導入更多的網路應用,將來我們在車上面對LED大螢幕,使用更多網路平臺應用的時間就會慢慢分食使用手機與電腦的時長。現在每人每天使用5至6小時的手機,這些時間可能原本在看電視與用電腦,如今都被手機搶走了。這5至6小時的時長也造就了Web2跨國網路巨頭的崛起,還有他們富可敵國的股價與市值。
可以想見的是,未來自動駕駛解放我們的雙手,我們每天有1至2小時在車上度過,包括音樂與影音在內,相應的APP與平臺也會在車內服務我們,這就是大家一致看到的電動車軟硬體商機。(作者爲鍶科技暨幣特財經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