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教材雙審覈制度 難管陳年教材藏貓膩

大陸教材雙審覈制度難管陳年教材藏貓膩。圖爲受質疑的兒童讀物插畫。(紅星新聞)

大陸紅星新聞報導,大陸中小學教科書出現插圖爭議的數學課本,自2012年審定以來,已使用了近10年。其間,大陸教育部於2020年印發《中小學教材管理辦法》,當時教育部教材局負責人還坦承,「中小學教材管理還不夠『細』,有要求但比較籠統。」 依該《辦法》,編寫教材需經過修訂、審覈、出版發行、選用使用、激勵保障、檢查監督等各個環節。從多位出版社業內人士瞭解到,與一般童書不同,近幾年來,小學教材在出版社內部審覈後,額外增加教育部的審覈流程,形成嚴格的「雙審覈制度」。

紅星新聞報導,出版社編輯小張說明,大陸教育部會審覈出版單位是否具有出版教材的資質,只有具有資質的出版社才能編教材。此外,教材編好後,會經過幾輪的教育部送審,全部審覈都通過之後才能成爲正式的教材,在市面上出售。「統編由國家教材委審覈,其他國家課程教材由國家教材委專委會審覈,並增加了思政專委會對重要安全問題進行審議的環節。」

出版社編輯小李稱,出版社出版教材時,普遍按照新頒佈的《管理辦法》實施,在原有《教材管理辦法》基礎上,細化、具體化相關要求。例如,制度機制上,提出「五審」制度,即政治審覈、專業審覈、綜合審覈、專題審覈和對比審覈。

小李說明,其中,編輯在進行政治審覈時,重點審覈教材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專業審覈,則重點審覈教材的學科知識內容及其對學生的適宜度。

此外,還有綜合審覈,重點審覈教材的內部結構、跨學段銜接和相關學科橫向配合。專題審覈,由中共黨委和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按照職責審覈教材涉及的專門領域的內容。對比審覈,審覈修訂教材的新增和刪減內容。

紅星新聞報導,小李指出,2020年之後,大陸教育部教材審覈還規定兩種制度,分別是盲審制度和試教制度。盲審制度指的是,除統編教材外,教材審覈一律需要盲審,分初審和複審兩階段。

每個階段均按照個人審讀、集體審覈的方式開展。「在教育部初審階段,重點審覈全套教材的編寫思路、框架結構及章節內容。在複審階段,重點審覈教材根據初審意見、試教試用以及一線教師審讀回饋意見進行修改的情況。」

此外,試教制度指的是,在大陸教育部初審通過後,須選聘一線優秀教師進行審讀,進行試教試用。編寫單位應根據試教試用情況和一線教師審讀意見對教材進行修改完善。「審覈後,會分爲『通過』『重新送審』和『不予通過』三種不同結論。」

紅星新聞報導,除出版社和教育部審覈外,一些設計公司和工作室也會審覈插畫作品。教材插圖從業者小林透露,「人教版」插畫問題被爆出後,包括他在內的插畫師「都挺震驚的」。小林稱,小時候的教材插圖算是他的畫畫啓蒙插圖,在他看來,教材插圖審覈應該更加嚴格。

設計工作室的教材插圖工作如何審覈?小林表示,他所處的插畫部門會將插畫家分爲幾個小組,第一輪,小組內插畫家們會將插圖互審一遍。第二輪,則由經驗更爲豐富的教學老師和主美(美術團隊主要負責人)審覈。其中,教學老師主要審覈插圖是否圖文相符,而主美則主管繪畫部門的工作。

小林介紹,終審環節會將插圖列印出來,主要是檢查前兩次審覈有無遺漏之處。「頭髮顏色、手指多少、左右腳有沒有畫反、有沒有擋住排版的字等細節,都是最容易被打回重改的細節。」

「如果列印後發現錯誤,依然會被打回來修改,審覈標準有、但不限於:國旗不能畫錯、地圖不能畫錯、衣服飄起來不能漏肚臍、不能畫酒、中國小孩不能是彩色頭髮,必須是黑色眼睛等等。」小林說。

紅星新聞報導,對此事件,北京市社會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兒童教育專家南方表示,教材和童書中的此類問題已存在多年,此次教材插畫事件,有利於讓有關部門進一步反思教材和童書中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