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任我行-帕米爾高原 西域大驚奇

塔吉克族長得像老外,許多族人依舊住在傳統的土房子王曉鈴攝影

可愛的塔吉克族小朋友。王曉鈴/攝影

中巴邊界跳一下,跨足兩國好過癮。王曉鈴/攝影

塔什庫爾幹爲吸引遊客,近年新增木棧道等景觀設施。王曉鈴/攝影

觀賞音蘇蓋冰川必須步行40分鐘,雖然氣喘吁吁但很值得。王曉鈴/攝影

卡拉庫力湖是一處高山湖泊,在羣山擁抱下顯得好空靈。王曉鈴/攝影

穿越紅其拉甫口岸城門,就是巴基斯坦了。王曉鈴/攝影

王曉鈴/攝影

王曉鈴/攝影

羊肉拌麪是新疆常見的餐點上菜時面與肉分開擺盤,讓客人自己拌入。王曉鈴/攝影

難道是高原反應發作?在帕米爾高原一直以爲置身異國,眼前是金髮藍眼美女、高鼻濃眉帥哥,他們說着我聽不懂的話,看板上是我看不懂的文字,我得不斷提醒自己:這裡是中國新疆。

中巴公路直行冰川雄景在眼前

帕米爾高原匯合了喜瑪拉雅山、天山、喀喇崑崙山等五大山脈,海拔4000至7700公尺,在漢代稱爲「蔥嶺」,是古代絲路旅人必經之地,唐代玄奘、元代馬可波羅都曾走過這段艱辛的山路,各個長得像老外的塔吉克人,就是住在「世界屋脊」上的民族。

車子開上中巴公路,海拔愈來愈高,兩旁先出現了紅色的蓋孜峽谷。由於土壤含鐵量高,壯闊的山壁好像打鐵一片通紅,羊羣犛牛綠色草原上悠哉吃草,一路上看到的土房子屬於柯爾克孜族。

中巴公路是連接中國與巴基斯坦的跨國公路,從新疆喀什穿越帕米爾高原,經過邊界到巴基斯坦,全長1224公里,1/3路段在中國,海拔高、地質複雜加上變化多端的冰川,犧牲數百條性命才建成這條超高難度的公路。

高山湖泊白山映黑水

下了車步行走近音蘇蓋提冰川,這是中國境內已知的最大冰川,長約42公里,氣喘吁吁的登上觀景臺,眼前超大型的冰塊堆疊,相當壯觀,站在這樣巨大的冰川旁,只會感覺自己是多麼的渺小。

續往前行來到又名「白沙湖」的布倫口沙湖,近年因興建水力發電廠,湖畔美景遜色了些。有趣的是,湖畔有一排不起眼的鐵皮屋,其實每一間都是玉石店。柯爾克孜人在這裡做買賣,風大又寒冷的天氣裡,讓人直想進去避風順便看石頭,鐵皮屋在這裡,比任何窗明几淨的珠寶店更有魅力。

另一處高山湖泊卡拉庫力湖則以黑聞名,因爲水深,湖面如黑色鏡面,倒映的雪白羣山中,最高的是慕士塔格山,高7500多公尺,當地人喻爲「冰山之父」,是許多登山者夢想征服的高山。

來到高原上最熱鬧的塔什庫爾幹縣城,意思爲「石頭城」,在現代街道與旅館林立下,看不出歷史名城的模樣,必須到鄰近的高丘上,曠野草原上矗立了一座險峻的石頭舊城。

石頭城古王國塔吉克人俊又美

在古代具有重要戰略位置的石頭城,是漢代西域36國之一蒲梨國的王城,也是絲路驛站;唐代於此設立蔥嶺守捉所,玄奘也來過這裡;直到清代一直有人居住,朝廷還曾作過維修,之後才逐漸荒廢。

石頭城在草原上顯得遺世孤立,儘管朝代更替,歷經千百年風霜,從殘留城牆依稀能見到過去雄偉的輪廓。

塔什庫爾幹最美麗的景觀是帥哥美女,沿路看到的白種人臉孔,都是塔吉克族,他們世居帕米爾高原,人口約3萬多人,大多從事畜牧業。

塔吉克族被稱作「雲彩上的人家」,女孩子都是大美人,愛打扮、愛穿紅色,外出時在圓形花帽披上大頭巾,迎風飄揚風采迷人,猶如綠色草原上移動的大紅花,即使街上改穿現代服飾的年輕人,也各個長得像名模

才5歲就出落標緻的迪爾扎娜有雙水汪汪大眼睛,像極了大明星范冰冰,她家境算得上富裕,住的是磚瓦房,但仍保持傳統特色,屋內牆上與座椅刺繡,都是迪爾扎娜媽媽的手藝。當然,媽媽也是個大美人。

傳統的塔吉克族則住在土房子裡,30多歲的塔依爾與漢人一起工作,能講漢語,我們參觀了他的老家,三代同堂住在百年土房子,依舊使用犛牛糞生火,塔依爾說:「還是老房子住起來舒服。」

雪山口岸立界碑跨足中巴兩國

當公里數逐漸增加,就愈接近中巴邊界,那是帕米爾最令人興奮的景點了,不光是爲了邊界而興奮,此地海拔已將近5000公尺,稍微走快點就免不了呼吸急促。

紅其拉甫口岸被稱作「雪山上的口岸」,曾是古老絲路的關隘,傳說漢代張騫出使西域,以及唐代玄奘西方取經,都從冰峰雪嶺間穿越此處。

過了邊防檢查站,終於來到紅其拉甫口岸,通過寫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城門,公路兩旁豎立了國界碑,碑文是雙語,一邊寫中文,另一邊是巴文,兩國就以此爲界,只要跨個步就能一腳踩中國,一腳踏巴基斯坦。

我站在中國的邊境,順着中巴公路望去,只要直走就是巴基斯坦了。當地人說,偶爾會遇到巴基斯坦遊客也來邊界參觀,好奇的看着那個中國大城門呢!

★更多王曉鈴的旅遊報導請上http://blog.chinatimes.com/egg

■帕米爾高原INDEX

參團情報/新疆行程洽鵬程旅行社02-25972558★注意事項/帕米爾高原海拔高,應緩步行走調節呼吸,慢慢調適高海拔;高原氣溫低、紫外線強烈,應攜帶保暖衣物與遮陽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