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政協增設「環境資源界」 盼實現雙碳目標、保障能源安全

大陸政協調增環境資源界傳遞的訊號對生態環境的治理越來越受到重視。(新華社)

《中國新聞週刊》,大陸兩會在即,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名單1月18日公佈新出現「環境資源界」,是1993年第八屆全國政協增設「經濟界」以來,大陸全國政協首次出現新增界別。本屆政協共設34個界別、委員2172人,環境資源界有85名委員,屬於人數較多界別。此外,地方政協在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也增設了「環境資源界」或「資源環境界」。專家指出,此舉不僅順應對環境資源的新認知,也是實現雙碳目標、保障耕地及能源安全的必然舉措。

《中國新聞週刊》報導,大陸全國政協新設環境資源界委員、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地球生物系教授童金南指出, 2020年第十三屆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增加40多名委員,目的之一,便是爲了籌建環境資源界別。85名環境資源界委員,多名委員連任,此前分散於其他界別,如科學技術界、農業界、九三學社等。85名委員背景涵蓋生態環境、自然資源、水利水務、城市規畫、海洋、林業、地質、化學、古生物、建築、氣象、交通、法學等多個領域。

官員有生態環境部長黃潤秋、副部長趙英民、國家能源局長章建華、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馬建華、自然資源部海洋戰略規畫與經濟司司長何廣順、福建省自然資源廳廳長葉敏、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局長餘國東。學者有云南大學校長方精雲、浙江大學副校長吳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所長張甘霖、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葛全勝等,其中還包括多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

另外,有兩成委員來自能源化工企業,包括中國核電董事長盧鐵忠、中國中化董事長李凡榮、中國海油董事長汪東進、國家電投董事長錢智民、中國石油董事長戴厚良、華能集團董事長溫樞剛、國家電網董事長辛保安、中國稀土集團董事長敖宏等。

《中國新聞週刊》報導,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劉旭濤指出,環境資源界委員絕大多數在相關領域擁有豐富經驗。中國自然資源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張維宸稱,環資界委員不少在一線工作,能提出更合理的建議,「甚至有可能達到一種效果,就是在會議探討過程中,一些問題就能得到解決,工作落實得更快」。

童金南說,作爲地質學家,成爲政協委員後一直對環境問題比較關注,未來履職會關注如何在環境治理和經濟社會發展中間實現平衡,「例如,現在河湖治理把很多江灘、河灘都變成了岩石灘、水泥道,看似環境變好了,但是泥灘沙灘裡的生物沒法活了。這不是生態保護,而是一種生態破壞。這也是我未來會關注的問題之一。」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說,環境資源界別的設立,表明中方對環境資源的認知已經到達新境界。改革開放初期,大家尚沒有意識到破壞環境和過度消耗資源問題的嚴重性,而當前,無論是中國大陸的最高決策層還是公衆,對資源環境的重要性和價值的認識已經上了幾個臺階。

張維宸稱,從國際國內的形勢來看,無論是碳達峰、碳中和,還是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保障能源安全,爲了完成這些任務,政協需要設立一個這樣的界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