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麻將一輩子「悟人生」 78歲重慶老教授出書
78歲的重慶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黃良打了一輩子麻將,打出了人生感悟。(取材自上游新聞)
對中國人來說,麻將是一種社交活動,也透着人情世故。78歲的重慶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黃良打了一輩子麻將,悟出了處世哲學,因此專門給麻將寫出一本書「麻將文化說」,在今年出版,看完不僅更瞭解麻將文化,還讀懂了人生。
據上游新聞報導,擔任重慶師範大學美育美學研究所所長的黃良愛看書,也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打麻將,他認爲除音樂、舞蹈、繪畫、戲劇等,棋牌娛樂也是一種審美情趣,於是潛心寫作近三年,以審美視角對麻將文化做出細膩剖析,今年出版。
黃良表示,據說梁啓超曾說:「只有打牌能夠忘記讀書,只有讀書能夠忘記打牌。」雖無法考證真僞,但他認爲這說明麻將跟讀有趣的書也可以兼得,能品出某種自省、自嘲、自明、自知的味道。胡適在美國留學的日記也記下麻將對留學生的吸引力,和他爲此花費光陰的懊惱自責心情,讀來讓人會心一笑。
在「雅舍小品」中,梁實秋寫打麻將也很傳神:「明明看見三缺一,第四者仍堅持不上桌,簡直就是傷天害理的事了。」「紅樓夢」裡,賈母約王夫人、鳳姐、薛姨媽等人打牌,爲逗老太太高興,幾個人互相比劃,遞眼神,讓賈母不斷碰牌、吃牌,這是中國文化中透露出的人情味。
每張麻將牌裡頭也大有文章。「比如其中的筒子牌,其原型是秦國的圓形方孔錢。」黃良表示,在萬、條、筒三門牌中,萬屬「大錢」,條是成吊的錢,而筒乃文錢,是錢的最小單位。「就手感而言,筒子牌有種豐裕的舒適味兒通過手指傳遞出來。」黃良說,特別是九筒,簡直是珠圓玉潤、花團錦簇般握在手中的感覺。
至於退休老人是否應打麻將,黃良說,他好幾次驚喜地看到老人提到麻將時臉上那種孩童般天真爛漫的笑,感嘆麻將在他們記憶深處依舊保留着令人愉快的信息,而且麻將這種博弈遊戲必須眼明手快,「這種心智活動對老年人特別需要,適當打麻將對老人來說非常有益。」
美國知名演員茱莉亞·羅勃茲曾在電視節目中透露,每週都會和朋友打麻將,從中悟出「打麻將就像是生活——在混亂的狀態中,通過隨機抓牌,創造秩序。」黃良笑說,「喲,她是讀懂了麻將的!」
「中國麻將早已超越了國界,成爲全球接受、喜愛的牌藝趣味活動。」黃良表示,「咱們中國應該進一步推動麻將文化的發展,讓它在全球範圍內,上升到與撲克牌並駕齊驅的大衆化娛樂項目。」
黃良所着「麻將文化說」一書。(取材自上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