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價格戰:國內知名AI公司掌舵人這樣說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孔海麗 北京報道

國內大模型價格戰正酣,這會有益於大模型的普及,還是會影響到行業的長遠健康發展?

6月14日,2024年北京智源大會上,百川智能CEO王小川、智譜AI CEO張鵬、月之暗面CEO楊植麟、面壁智能CEO李大海分別針對大模型價格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百川智能CEO王小川認爲,價格戰對中國發展大模型是一件比較特別的事情,他對大模型價格戰持比較積極的態度。他說,價格戰通常是市場行爲,競爭導向至少帶來兩個好結果,一是降低大模型的使用門檻,更多公司與個人得以接觸到大模型,大模型得到迅速普及;二是減少了AI大模型行業的人才、資金等浪費。

王小川解釋道:“之前還有很多浪費,因爲大家恐慌的時候不知道大模型爲何物,很多企業但凡有點技術能力都要自己訓練大模型,明明他們應該是大模型的用戶、消費者、大模型的使用方,但都想轉型成爲大模型的供給方。有了價格戰之後,很多企業開始清醒了,意識到不一定非要自己研發大模型,反而退回到大模型的用戶角色上,整體社會資源的浪費就會減少很多。”他表示,產業並不需要一千、一萬個大模型,價值戰之後,有助於市場分層,減少資源浪費,推進大模型的專業化迭代。

智譜AI CEO張鵬也認爲,大模型價格戰對於產業是有利的,有助於大模型變成人人可用的基礎設施,從而擴大AI企業的市場空間。

張鵬首先否認了“智譜AI是這輪大模型價格戰發起方”的說法,他表示,在本輪價格戰之前,智譜AI秉持的概念就是給用戶帶去最大的收益價值,用技術和創新降低使用成本,促進AI大模型的普及。“在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的大模型價格都是行業內極低的,因爲技術層面確實能把中間的成本空間釋放出來。”

“從宏觀角度來講,價格戰對中國大模型產業是有利的,讓更多人來使用,讓大模型真正變成基礎設施。”張鵬表示:“當真的有一天,AI大模型能力變成像水、電一樣的基礎能力的時候,對企業來講,意味着更大的發展空間、更好的發展態勢,整體是有益的。”

不過張鵬也強調,不要過多地關注大模型價格戰,從商業上來說,犧牲企業短期的成本、虧本做買賣,不是正常的商業邏輯,只能持續很短的時間,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用戶價值、生產力價值上來。

月之暗面CEO楊植麟則把觀察的時間線拉得足夠長,他表示,AI大模型價格戰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價值上去,對此,他有三個判斷。

楊植麟說:“第一點,比如我們去看算力的投入,可能投入在推理上的算力,在某個時間點之後可以顯著超過訓練的算力,我覺得這標誌着價值開始得到釋放,前面用來訓練的成本是可以很大程度上被覆蓋;第二點,如果從C端的角度來說,推理成本可能會顯著低於獲客成本,所以從商業本質上來講,可能不會與之前的各種商業模式有本質區別;第三個點是,AI本身做的事情,可能會在某個時間點超過人做的事情,這個時候,AI可能會產生新的商業模式,並非目前在B端用API做價格戰,可能是一個普惠的AI,同時根據它產生的價值生長出新的商業模式。”

面壁智能CEO李大海表示,當前所謂的價格戰,多多少少有一些營銷的成分在,但未來會出現收益與長遠發展兼顧的方式,那樣纔是行業發展的健康路徑,才能讓千行百業的大模型應用真正落地。

2024年智源大會上,多位AI行業資深從業者均表示,大模型價格戰背後的本質在於ROI一定要爲正,在此基礎上探索健康的發展方式。“ROI大於1的情況下,模式能夠順暢跑起來,再去探索更多。”有從業者說。

在大洋彼岸,OpenAI開始收穫。OpenAI CEO 山姆·奧特曼 (Sam Altman) 近日對員工表示,過去六個月時間左右,公司的年化營收達到34億美元,去年底的年化營收是16億美元,這表明,即便是競爭激烈的情況下,OpenAI 的增長也在加速。該公司大部分收入來自 ChatGPT 的訂閱版本,每年約有2億美元來自微軟,微軟向使用 Azure的客戶銷售 OpenAI 的ChatGPT,從而爲 OpenAI 帶來一定比例的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