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牌化妝品“致癌風波”更新 苯和甲醛爲何總現爭議?

中國商報(記者 馬嘉)5月,大牌化妝品“致癌”風波又有新情況:肯尼亞參議院對歐萊雅涉嫌“有害”產品做調查,聯合利華同意支付有關“致癌產品”的訴訟和解費用。有關化妝品中含有“致癌成分”的爭議不斷,涉及多個知名品牌,“致癌風波”疑雲何解?

大牌化妝品“致癌風波”更新

大牌化妝品被質疑有致癌風險一事又有新情況。據外媒消息,目前,肯尼亞參議院已對歐萊雅“用於製造和保存頭髮鬆弛劑和漂白物質的成分是否含有甲醛等致癌物質”展開調查。

中國商報記者據此向歐萊雅求證產品安全性、副作用反饋報告及中國市場的銷售情況,對方表示:“我們已關注到此事,您提到的相關產品在中國市場沒有銷售,我們在中國市場銷售的所有產品都完全符合國家相關法規,且經過安全評估。”

據瞭解,今年3月,歐萊雅旗下品牌適樂膚等多個知名大牌化妝品被外媒曝光苯含量超標。據外媒報道,5月,聯合利華已同意支付200萬美元以解決有關其Suave品牌氣霧除臭劑受到苯(一種已知致癌物)污染的指控。

根據聯合利華的和解條款,在2018年1月1日至2024年3月7日購買Suave24小時防護粉末氣霧止汗劑和Suave24小時防護新鮮氣霧止汗劑產品的消費者無需提供購買證明即可獲得賠償。

記者向聯合利華詢問產品後續處理情況及對中國市場的影響,但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覆。

苯、甲醛等成分能用在化妝品中嗎

大牌化妝品頻頻陷入“致癌成分”爭議,苯、甲醛應該添加進化妝品中嗎?

有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化妝品易受微生物污染,適當添加防腐劑是爲了保持化妝品的穩定性,甲醛就是防腐劑的一種。目前在化妝品中添加的多是甲醛釋放體類防腐劑。甲醛釋放體緩釋的微量甲醛與直接添加的甲醛在產品中的釋放途徑不同,在規定範圍內使用被認爲是安全的。不過,甲醛的刺激性較高,多數化妝品企業還是選擇放棄添加這一成分。

我國《化妝品安全技術規範(2015年版)》中明確,化妝品中甲醛的最大允許使用量爲0.2%(噴霧產品除外)。對於指甲硬化劑中的甲醛,其最大允許使用濃度爲5%(僅限於特定產品)。

至於苯,根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對致癌物質的分類,苯爲1類致癌物。根據《化妝品安全技術規範(2015年版)》,正常情況下,苯是不能作爲原料添加到化妝品中的。

提供產品合規諮詢及技術服務的瑞歐科技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苯是一種無色至淡黃色易揮發、非極性液體,由於苯在化工行業中廣泛使用,不排除在某些情況下,由於工藝或者是技術上不可避免的原因,苯作爲配方原料的痕量雜質被帶入化妝品中,我們稱其爲風險物質。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關注其帶入的含量是否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根據相關部門新增化妝品禁用組分苯的管理限值規定‘若技術上無法避免苯作爲雜質帶入化妝品時,其限值不超過2mg/kg’。”

“爭議成分”過量添加問題仍需改善

大牌化妝品“致癌風波”背後或也折射出企業在爭議成分添加上仍存有僥倖心理。

記者以化妝品生產商的身份向國內多家化妝品原料廠、加工廠諮詢,有工作人員表示:“用於化妝品的苯溶劑價格爲9000元/噸。與其他成分相比,苯溶劑的成本可控,若購買的量大,價格還能更便宜一些。”也有工作人員提醒記者,苯溶劑的刺激性較大,一般只添加在指甲油中。

另外,記者查詢上海市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通報的最新不符合規定化妝品的名單發現,過量添加甲醛仍是化妝品抽檢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也在最新的抽檢公告中提醒消費者學會查看產品標籤,其表示,在我國境內,所有銷售和使用的化妝品都應當有中文標籤,要認真查看標籤上的產品名稱、企業名稱地址、生產許可證編號、特殊化妝品註冊證書編號、使用期限等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