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波音空客壟斷,中國商飛或成“黑馬”

參考消息網4月10日報道 美國《財富》雜誌網站4月8日刊登題爲《商用航空明顯由波音和空客主導,但如果中國商飛成爲黑馬,未來可能會不一樣》的報道,報道摘編如下: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十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建造一款能夠撼動波音和空客強大勢力的商用飛機。鑑於中國東方航空公司目前只運營5架C919客機,中國商飛的規模仍然很小。但在旅行需求旺盛之際客機短缺,波音地位不穩,還有C919不久前在新加坡的盛大海外首秀,都表明航空市場出現一個良機,這可能對中國商飛有利——它希望在航空市場分得一杯羹。

3月13日,中國國產商用飛機C919大飛機在馬來西亞雪蘭莪州的蘇丹阿卜杜勒·阿齊茲·沙阿機場作靜態展示。(新華社發)

航空業高層管理者們已經認識到中國商飛作爲競爭對手的潛力。航空諮詢公司IBA公司估計,2024年,中國商飛將交付9架飛機。但這一數字不到波音每月交付量的三分之一,表明這家中國公司還面臨艱鉅任務。但它已經引起了航空公司的更多興趣,可能會在中國和亞洲其他地區獲得市場份額,隨後將目光投向世界其他地區。

IBA公司估值與諮詢主管邁克·約曼斯說:“波音面臨的挑戰讓人們更加關注中國商飛未來的機遇。問題是,中國商飛能否在短期內利用波音被削弱的地位?”

據IBA公司估計,到2030年,中國商飛將佔全球窄體客機交付量的4%,市場份額略高於1%。儘管這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達成,但波音的不確定性和人們對旅行的需求有助於開啓這一勢頭。空客也從這些趨勢中受益。

目前尚不清楚波音的困境是否直接推高了對中國商飛客機的需求。

雖然中國商飛現在擁有更多有利條件,但其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獲得中國以外主要權威機構的認證。約曼斯說,這家中國公司目前的影響力還很有限,一個重要原因是它沒有獲得美歐監管機構的認證,而如果它希望“對目前全球窄體客機市場的雙頭壟斷構成可信的威脅”,這一點至關重要。

另一個揮之不去的問題是,如果需求增長,中國商飛能否應對擴大生產的挑戰。

奧爾頓航空諮詢公司的約翰·莫里說:“中國商飛的生產率還很低,並且不穩定,因此我們預計短期內它不會有足夠能力顯著改變這種態勢。”他指的是空客、波音和中國商飛之間的力量對比態勢。然而,他又說,從中長期來看,窄體客機市場有“巨大需求”的空間。

中國商飛在質量控制、及時交貨等方面給現有和未來客戶留下的印象也可能決定它能否打破波音和空客的主導地位。拋開所有懷疑,中國商飛今年2月收到了西藏航空50架飛機的訂單。中國商飛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打破雙頭壟斷,但目前看來,它已經邁出了一小步。(編譯/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