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回孃家禁忌 王婉諭:嫁出去的女兒不該成潑出去的水

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圖/摘自王婉諭臉書)

農曆過年,「大年初二回孃家」一直都是傳統習俗,甚至有初一不能回孃家的禁忌,否則會把孃家吃窮、招致噩運、對婆家大不敬。對此,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認爲,什麼時候回孃家「自在、開心就好」,而嫁出去的女兒,不應該就成了潑出去的水,「我們是媳婦,同時也是女兒,更重要的是,我們依然是我們自己」。

初一不能回孃家?那就約外面餐廳或一起出遊,就不算犯了禁忌,或選在除夕夜先和家人團去,也有人每年公平輪流,單數年去孃家、雙數年去婆家。面對過年回孃家的問題,王婉諭在臉書分享自身經驗,先前住苗栗時因離孃家近,先生覺得她跟爸媽常碰面,過年應該在婆家待好待滿,所以連初二都不一定會回孃家,但對她來說,初二是跟着媽媽回外婆家,與舅舅、阿姨、表兄弟姐妹齊聚;而先生,也想要跟着婆婆回孃家,跟許久不見的表兄弟姐妹碰面。

爲此,王婉諭剛結婚的那幾年,真的是常常討論再討論,希望能讓先生理解回孃家對她的意義,最後討論出的結論,大多是維持着一年回孃家、一年回婆婆的孃家。

大年初二回孃家是傳統習俗,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認爲,時代已經改變,什麼時候回孃家「自在、開心就好」。(示意圖/達志影像)

不過搬到臺北後,王婉諭跟父母碰面的頻率少了很多,反而和公婆與先生在臺北的表兄弟姐妹常碰面,加上過年是回花蓮老家,爲了想趕上初二中午的聚會,便調整成初一晚上回到孃家。

王婉諭認爲,嫁出去的女兒,不應該就成了潑出去的水、別人家的媳婦,現在人生得少,有些家裡只有一個女兒,且時代一直在變,許多傳統習俗當然也可以跟着調整,而不是成爲枷鎖,緊箍着女性。

「我們是媳婦,同時也是女兒,更重要的是,我們依然是我們自己。」王婉諭建議有相同苦惱的女性,下次也能試試這些方法,和家人討論出相互都舒服的方式,畢竟,過年重要的是相聚,彼此都歡喜,纔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