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止痛迷思 提高治療成效
癌症所衍生的不適以疼痛最爲常見,且痛起來比起其他疾病或受傷更爲劇烈。圖爲安寧病房示意照片,與新聞無關。(本報資料照片)
止痛藥雖然是常見的備用藥品,但民衆經常擔憂服用後傷身等問題,在真正需要的當下往往選擇「備而不用」。疼痛科醫師表示,止痛藥的目的是協助病人在處理病根,但若不適當使用止痛藥放任疼痛,不僅會導致體力和精神跟不上治療的腳步,也可能連帶影響自己和照顧者的生活品質。
臺中榮總麻醉部疼痛科主任醫師吳志成表示,臨牀上醫生需要依照病人疼痛的原因、強度、器官功能等考量來幫病人選擇適合的止痛藥,病人能配合使用止痛藥,並回報使用的效果和副作用,讓醫生有依據來調整,這纔是病人之福。
吳志成以癌症病人常會有骨轉移的情形爲例,病人可能因摔倒骨頭斷裂,或是呼吸和活動後會痛,經檢查才知腫瘤已經轉移到骨頭,但若因疼痛造成不敢活動、長期臥牀或無法固定姿勢接受放射治療,會錯失治療的黃金時間,適當的止痛纔可能提高治療的成效和穩定生活品質。
至於止痛藥的迷思從何而來?吳志成以單純肌肉痠痛爲例,很多病人到疼痛科就醫時,希望靠打針或是復健就能馬上讓疼痛一掃而空,但有些疼痛仍需要合併藥物來減緩,才能順利接受復健和維持日常活動,當急性期過了止痛藥的用量就會減少。
最後,醫師若能在開止痛藥前和病人說清楚開立的目的和可能的副作用,並開立緩和的藥,絕大多數病人在以處理病根爲重下,也會比較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