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都愛用哈蘇:攝影大師王建軍談與哈蘇的不解之緣

繼X1D II 50C推出後,時隔3年,低調許久的哈蘇再次帶來了一款革命性的產品——X2D 100C。作爲哈蘇X系列中畫幅無反相機系統中第一臺一億像素的相機,它毫無疑問地被貼上了「旗艦」的標籤。

不過一款產品能否稱之爲「旗艦」,從來不應該是品牌方所賦予,而是由使用者來評定。藉由新機上市的契機,不少專業攝影師都針對產品規格給出了中肯的評價,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與哈蘇大師王建軍老師的對談。

王建軍多年來專心致力於中國西部風光、人文地理以及歷史題材的拍攝和探索,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而鮮明的攝影風格,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國內外頗具影響,可謂名副其實的攝影大師。從他的口中我們瞭解到了一個更鮮活的哈蘇。

一款優秀的拍攝器材對於專業攝影師來說是不可或缺的,所以當「1億像素」與「哈蘇色」相互加持,我們足以期待它在極致影像上的出色表現。同時,在硬件參數之外,器材和使用者之間還存在着精神層面的默契。回溯王建軍與哈蘇結緣的三十年時光,在一個個小故事中,我們或許能找到「爲何在印象中,大師都愛哈蘇相機」的答案。

上世紀80年代末的膠片時代,王建軍擁有了第一臺哈蘇相機——500C,這也是哈蘇最早的V系列產品。此後的十年中,他拍攝了大量中國西部風光,並憑藉對在地文化的深刻感悟與出色的視覺表達,逐漸在國內有了一定的影響力。1995年,王建軍轉業離開部隊,成爲了一名職業攝影師,並用哈蘇定格了更多中國的特色風光。

也是因其作品取得的反響,1999年,王建軍受哈蘇邀請參加了在上海舉辦的瑞典周活動,並在這個交流會上放映了反映中國西部自然景觀的《山遠水遠》,與反映中國西部的人文歷史、文化遺蹟和景觀的《天地之間》,將中國的大好河山以影像爲介質傳遞給給多人感悟,收穫好評如潮。同年10月,他被哈蘇邀請到瑞典哥德堡,訪問瑞典哈蘇相機總廠,並參加了北歐最大的“Massan”國際攝影節,並代表哈蘇在攝影節上做了2場幻燈演示。

進入千禧年,王建軍與哈蘇的緣分越來越深。2003年,王建軍獲哈蘇大師稱號,次年,當他拿着哈蘇V96拍攝小吳哥時,偶遇了兩個外國人,他們詢問了許多相機在使用過程中的問題,王建軍都一一進行了回答,沒想到第二天哈蘇的官網上就出現了王建軍工作的鏡頭和其中一個外國人交談的內容,原來這個外國人就是當時哈蘇的CEO。

王建軍當時專門提到了哈蘇相機在使用中的一些問題,比如說連接線、快門線、後顯示屏,以及移動硬盤等,沒想到卻得到了正面的迴應,或許正是因爲哈蘇所表現出的能夠敢於傾聽用戶的真實反饋、並加以重視,才讓王建軍對哈蘇產生了更多區別於其他品牌的好感。

於是在接下來的日子中,王建軍成爲了哈蘇的堅定支持者。從膠片時代到數碼時代,他見證了哈蘇相機的數字變革,自身也從膠片時代習慣的V系列轉爲嘗試H系列全系相機,和哈蘇一同步入了數字影像的時代。這個過程並非一帆風順,跳出擅長的領域,推開新世界的大門,需要勇氣和實力。但他們都相信科技,相信科技能帶來更多表達的可能,觀念變化的背後,是哈蘇完善的過程,也是王建軍不斷適應數字影像的過程。

而回到X2D 100C,作爲最早一批接觸到這款產品的攝影師,王建軍也分享了自己的實際感受,在他看來,拍攝就如同譜曲,呈現與展示則是演奏,是一個實踐、有感而發的過程。

攝影的前期最重要的就是器材的選擇,拍攝不同題材需要選擇相適應的器材。王建軍表示,產品的1億高像素完全達到一個非常苛刻的專業攝影師的要求和標準,拍攝任何類型的作品,都能夠勝任。

除此之外,他提到16bit色彩空間也給影像呈現帶來了無限的可能性,不同天氣下的動態範圍都能給視覺帶來驚喜。同時高感光度下長曝光4分鐘都不會帶來明顯的噪點,帶來了更大的拍攝空間。

當然,其中「哈蘇色」也功不可沒,「哈蘇色」是哈蘇聽取了很多攝影藝術家的創作歷程和訴求後,憑藉在膠片領域積累的經驗,爲數碼相機打造的適用色彩方案,如今已成爲一種標誌。它能夠在任何光線條件下都忠實還原所有色彩,包括色調平滑過渡、真實還原膚色,捕捉“所見即所得“的自然色彩效果。

對於新品加入的5軸7檔防抖功能,王建軍更是難抑讚美之情,甚至直接用了「顛覆」這個詞。他表示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他站在4400米的山樑上,面對6級大風,頂風拍攝,在38mm鏡頭和55mm鏡頭下,最低1/8秒快門速度,依然能夠呈現出清晰的照片。同樣,它也能夠在手持情況下應對極暗環境的拍攝,從這一點來看,哈蘇X2D 100C確實是一款能夠改變攝影師拍攝習慣的產品。

哈蘇X2D 100C另一個得到王建軍肯定的方面是交互性,這一點主要體現在顯示屏上,能夠做到色彩準確還原,翻折屏的加入也大大提升了野外工作的攝影師的使用體驗。王建軍還表現出了對新品色彩清晰度、反差和層次方面的認同,而且他在45天的川藏拍攝過程中,經歷了45攝氏度的高溫與-30攝氏度的低溫環境,相機都能夠正常工作,這樣看來新品的耐用性確實值得肯定。

在王建軍看來,攝影的中期就是對於設備的使用,好的設備能在實用的同時,帶給人快樂,而哈蘇X2D 100C帶給攝影師的,遠超越設備規格的本身。

至於攝影的後期,業內對於攝影師專業與否的評判標準,無非是「立著」(出版物)與「上牆」(作品展覽),這也是攝影師作品與大衆交流的一個通道。在王建軍看來,電子產品終會沒電,只有將作品打印出來,精彩才永不落幕。同理,如果不將作品放大,我們可能永遠也不知道1億像素、5000萬像素夠不夠用,能不能滿足一個職業攝影師的要求。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哈蘇X2D 100C本次升級的1億像素對於一位專業攝影師來說的意義。

“這臺相機能讓我找回一個攝影師對相機本身的那種感情和濃厚的興趣。它的那種小巧、把玩性非常得心應手,拿着它還特別紳士,顯得有品味、有文化、有藝術感。讓我也有了藝術青年的那種感覺,有種年輕的心態。”

說出這番話時,王建軍興奮得像個孩子,這種情緒也充分感染到了我,可以看到一臺好的設備爲王建軍這種經驗豐富的攝影師注入了許多新鮮活力,也讓我看到了攝影師與設備間使用之外的聯繫——那種感覺更像是一種精神層面的聯繫,一個理解攝影師的設備,一個讀懂設備的攝影師,二者同框,相得益彰。

哈蘇與王建軍的故事,就像是一部攝影大師與設備間相互激勵成長的史詩,同樣的故事,有些已封存在歷史中,有些正在進行時,風光大師安塞爾亞當斯利用哈蘇締造了分區曝光的傳奇;香奈兒老佛爺偏愛用哈蘇相機捕捉靈感,終究成了時尚界的凱撒大帝;在無數攝影大師的努力下,哈蘇也因此記錄下了好萊塢的黃金時代,讓我們得以見到瑪麗蓮·夢露、奧黛麗·赫本等明星作品外的另一面。

這一個個的故事和作品的背後,都讓我們看到了人與物之間的精神默契,相信這也能夠解釋爲什麼大師都愛用哈蘇。哈蘇在多年間一直在以設備詮釋什麼叫「共同進步,創造極致」,而王建軍的故事,在哈蘇相機的演進歷程中,也只是冰山一角,對於哈蘇,你也有故事要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