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月哈蘇相機背後的男人——維克多·哈蘇「攝影名人系列」

圖文來源:digitalcameraworld.com

一窺這位少年熱愛觀鳥的生活,看他是如何成爲“瑞典夢想機”——哈蘇相機的創造者。

維克多·哈蘇 (Victor Hasselblad)在瑞典電視臺接受採訪

弗裡茨·維克多·哈蘇(Fritz Victor Hasselblad)於1906年3月8日出生於瑞典港口城市哥德堡(Göteborg)。哈蘇家族是成功的商人家族,自1841年以來,他們主要專門從事紡織品和服裝,但在1885年,開始涉足發展爲新興的攝影廠商。

1888年,FW Hasselblad&Co成爲Eastman Kodak柯達產品的瑞典獨家經銷商。維克多(Victor)出生後的幾年,1908年,這家家族企業成立了一個新的部門,稱爲“哈蘇攝影有限公司”(Hasselblad Fotografiska AB),在瑞典各地建立了連鎖零售店和照相沖洗處。

毫不意外,年輕的維克托(Victor)從小就對攝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熱衷於與自然有關的任何事物,尤其是鳥類。最終,這兩個愛好融合在一起,幫助了改變相機的設計。

維克多(Victor)非常熱衷於從事這一領域,儘管他在生物學和植物學方面表現出色,但他的學校學習受到了影響。最終,他的父親,專業工程師卡爾·埃裡克(Karl Erik)決定,孩子在家族企業中做學徒會比完成學業更爲有利。

這位少年被派往德國的德累斯頓,以瞭解有關相機業務的更多信息。他曾在ICA-Werken(後來的Zeiss Ikon)工作,對相機和鏡頭的工作原理進行了充分學習,他還熟練掌握了德語。20歲時,移居巴黎,他在歌劇院大道(Avenue de l'Opera)的柯達店工作,並學習法語(他也流利掌握了荷蘭語,當然還有英語)。

無論他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他都繼續追求對鳥類學和攝影的雙重熱情。

1926年,維克多移居美國,在柯達(Rochester)總部爲柯達工作。在那裡,他引起了公司創始人喬治·伊士曼(George Eastman)的注意,被多次邀請共進晚餐。

最終,Victor回到瑞典,從事家族企業的工作,企業現已擴展到整個瑞典的攝影連鎖店。他購買了Husqvarna摩托車,他曾騎着這車在全國各地巡迴旅行,然後又遠赴丹麥和荷蘭進行了許多觀鳥之旅。

他從美國帶回了一臺8x10.5cm格式的Graflex相機,開始瞭解它在該領域的侷限性,尤其是在拍攝小型、快速移動的物體時。他還開始使用徠卡和Contax 35mm測距相機進行拍攝,他認爲較小的負片尺寸在進行大尺寸打印時會受到限制。

FW Hasselblad&Co.在哥德堡中部的原總部,於1951年成爲哈蘇相機工廠,隨着公司的不斷髮展,該工廠於1952年開始擴大,然後在1960年代再次擴大。它一直使用到2002年下半年。帶有塔的建築物(圖左)可以追溯到1880年代中期,由Victor Hasselblad的曾祖父建造。今天的建築是豪華公寓。

1934年,維克多(Victor)在斯德哥爾摩露天博物館Skansen的Seglora教堂與Mary Erna Ingeborg Nathorst結婚。他27歲,她19歲。兩人一直幸福地過着婚姻生活,直到1978年Victor逝世,沒有孩子。但是,他們有很多狗,包括一隻叫萊卡(Leica:???)的狗。歐娜(Erna)於1983年去世,享年68歲。

1935年,維克多(Victor)出版了一本名爲《Flyttfågelstråk–候鳥的飛行》的書,他既寫書又照相。這是一個合理的成功,但是由於家族企業的長期缺席,進一步考驗了與他父親已經很緊張的關係,因此付出了一定的代價。最終,卡爾·埃裡克(Karl Erik)失去了耐心,並於1937年解僱了他的兒子。兩人再也沒有說話了。

因爲急需收入,維克多決定開辦自己的公司–維克多·哈蘇布拉德(Victor Hasselblad AB),並在哥德堡的主要城市廣場之一開設了一家名爲Victor Foto的商店,集成了攝影業務與相機維修車間。具有諷刺意味的是,Victor Foto剛好位於老家族企業的總公司的拐角處。

維克多(Victor)花大量時間在隱蔽點觀鳥,並開始幻想自己的理想相機。它需要是一種反射結構、必須允許快速調整、有可換鏡頭、比Graflex更小、更輕,但負片尺寸要大於35mm。這是爲了允許照片經得起更大的放大,同時保留非常細微的細節。

不過起初,Victor對單反配置並不完全確定。他當時寫道:“的確,採用這樣的設計,人們有可在曝光之前一直控制設置,但這種可能性在拍攝獵物的過程中常常是一種錯覺,因爲儘管可以從取景器中清楚地看到動物,在從鏡面升起到焦平面快門釋放的那一刻之間,動物仍有時間移動相當的距離。”

通過在相機維修店的熟練工作,Victor以其精湛的技術而聞名,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瑞典皇家空軍於1940年初與他聯繫,設計了一款手持式航拍相機。瑞典人從一架被擊落的德國偵察機上捕獲了一架完整的德國製造的航拍相機,並將其帶到維克多那,希望他能夠複製它。

他回憶說:“我收到了詢問:您可以製造這樣的相機嗎?他們給我看了捕獲的德國相機。我仔細檢查了一下,發現它不是什麼特別的東西。因此,我如實回答:“不,我造不了一樣的,但我可以做個更好的出來”。

空軍立即訂購了原型機。維克多·哈蘇意識到他現在面臨的挑戰非常艱鉅,沒有在挑戰面前畏縮,而是迅速着手進行設計工作,採購必要的工具並建立生產設施(由另一家名爲Ross AB的公司負責)。

Ross HK-7是維克多·哈蘇(Victor Hasselblad)設計和製造的第一臺相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瑞典皇家空軍委託的手持式航拍相機。

第一個車間位於維克多爲汽車提供維修服務的車庫內的一個備用棚子裡。附近是一個垃圾場,在那他開始定期突擊搜查由於戰爭而已經短缺的原材料。晚上,Victor在汽車修理工古斯塔夫·特拉內佛斯(Gustaf Tranefors)和特拉內佛斯的兄弟Åke的幫助下,開始對德國相機進行逆向工程,並改善了設計和結構。

成果是第一臺哈蘇相機HK-7,儘管它實際上被冠以“ ROSS Aktiebolag”字樣。但是,原型機急於完成,因此在首次演示時失敗了,但是Victor並沒有猶豫,並迅速提出了經過修改的設計,此方法確實奏效了。

瑞典空軍訂購了足以開始生產的量,因此,這家剛起步的公司在幾個月之內就擁有了20名工人的工廠。HK-7是一款手持式鋁質相機,能夠在80mm膠片上記錄7x9cm圖像,並具有可換鏡頭。

Ross AB製造了包括鏡間快門組件在內的所有產品,但可互換鏡頭則來自Zeiss,Schneider和Meyer-Görlitz。總共製造了240架HK-7,在設計中可以看到第一架哈蘇民用相機的一些元素,包括採用了鏡間快門。從一開始就顯而易見的是,哈蘇對機械精度、可靠性和耐用性的重視。

Victor的下一個航拍相機SKa4代表了第一款哈蘇消費相機,Victor的理想相機又向前邁進了一步,因爲它使用的是方形格式(圖像尺寸更大,爲12x12cm),並且現在還擁有可換的膠捲倉。這些片倉以13釐米寬的捲筒存放特製的雙孔膠片。

與手持式HK-7不同,SKa4設計爲直接朝下安裝在飛機的腹部,可自動間隔拍攝高分辨率偵察圖像,以進行立體照片解析。Ska4相機估計建造了70臺。

1943年,Ross還開始專門爲瑞典陸軍制造相機,稱爲MK80,格式爲7x12釐米,可以安裝潛望鏡附件,以便從牆後或其他結構拍照。

維克多·哈蘇(Victor Hasselblad)爲員工舉辦了一場競賽,爲公司的第一臺消費相機設計出一種實用的設計。著名的瑞典設計師Sixten Sason(以將一系列Saab汽車從92到99造型而聞名)最終完成了這項工作。

1942年5月,維克多(Victor)的父親去世,這爲他開闢了道路,不僅讓他重返家族企業,而且直接收購了家族企業。在羅斯(Ross)之前,他已經指示其員工開始思考戰爭以外的問題,因此爲基於HK-7的非軍事相機的研製奠定了基礎。在那個階段,它被簡單地稱爲“民用相機”。

到1945年,已經建造了許多粗糙的原型,但維克多意識到他將需要一些更精緻的東西來滿足民用市場的需求。碰巧的是,他的公司還爲飛機制造商薩博(Saab)製造了一些精密零件,這使維克多與偉大的瑞典設計師Sixten Sason取得了聯繫,他隨後委託他設計相機的造型。薩森繼續設計薩博的第一輛汽車92,以及流線型的Elektrolux(後來稱爲Electrolux)Z 70吸塵器。儘管是截然不同的產品,但所有這三個都具有非常相似的設計元素。

哈蘇與柯達的良好關係使他說服美國人爲他的新相機設計和製造了可換鏡頭。最初訂購了四種型號– Ektar 80mmF2.8標準鏡頭,Ektar 55mm F6.3廣角鏡頭,Ektar 135mm F3.5短望遠鏡頭和Ektar 254mm F 5.6長望遠鏡頭。

他現在只需要一個名字,在考慮了羅斯和維克多之後,他在柯達的一位朋友問道:“爲什麼不叫哈蘇?”

美國市場的潛力巨大,維克多哈蘇的宏偉設計發佈會在10月6日,1948年,紐約的體育俱樂部Athletic Club舉辦。在紐約先驅論壇報上,事件的後續報道標題是“歐洲製造商再次擊敗美國相機公司”。

哈蘇1600F(雖然直到後來才真正採用此型號名稱)以其全模塊化設計而著稱,不僅可以換鏡頭,而且可以換取景器和片倉。臥式箱型單反設計提高了舒適的操作性,快速的操作(例如卷片),並且在框架尺寸爲6x6cm的情況下,還具有相對緊湊的尺寸,而它也獲得了“瑞典夢想機”的標籤。

但是,雖然1600F的基本設計可能已經很先進了,但從技術上講,這臺照相機更像是一場噩夢。最大問題是它的焦平面(機械)快門,理論上它的最高速度爲1/1600秒,但實際上慢得多……或者根本不起作用,這是由於需要使快門越輕越好,並且對機構的要求也要高,來提供必要的加速度。

1949年初開始交付時,大多數早期相機都發生了故障,哈蘇(Hasselblad)專門派了一名工程師前往美國,以解決這一問題。儘管如此,對這種新相機的興趣仍在繼續增長,一個重大變化是安塞爾·亞當斯(Ansel Adams)對其的早早採用,他將其描述爲“許多重要方面的一場革命”。Adams繼續與哈蘇和他的相機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並經常參與新產品的現場測試。

第一款哈蘇消費相機1600F受到快門相關問題的困擾,但這並沒有阻止“瑞典夢想相機”的普及。

1950年推出了更新的“ Series 2” 1600F型號。它提高了整體可靠性,但是易碎的快門簾仍然存在問題。1953年,新的1000F上市,其最高快門速度達到了1/1000秒,可靠性大大提高。隨着1000F的到來,先前的型號便被命名爲1600F。

到目前爲止,哈蘇還選擇了蔡司的鏡頭,其中包括38mmF 4.5 Biogon超廣角鏡頭,該鏡頭與專用的非反光鏡身配合使用,從而創建了SWA(超廣角)相機。哈蘇將這兩種新型號都帶到了1954年在科隆舉辦的Photokina上,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精細中畫幅相機制造商,哈蘇(Hasselblad),已然誕生。

雖然1000F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Victor最終決定完全放棄焦平面快門,而採用了鏡間快門,儘管它們的最高速度較慢,只有1/500秒,但可以在所有速度下進行閃光燈同步。1957年,500C投放市場(“ C”代表快門製造商Compur),因此開始了一系列膠片相機的生產,一直持續到2013年。此外,最後一款503CW基本上是同一款相機與原始的500C一樣完全機械化的6x6cm單反,帶有可互換的鏡間快門鏡頭、取景器和片倉。

當然,在此過程中還進行了許多改進,儘管500C直到1970年一直保持不變。在此期間,哈蘇還設計了電動版本500EL,該版本於1965年推出,而SWA在1959年成爲SWC(關鍵的升級是膠捲前進和快門重新縮進功能的聯動)。

哈蘇與美國宇航局的長期合作始於1962年,當時宇航員沃爾特·希拉(Walter M. Schirra)在10月3日6次繞地球飛行時,曾帶着500C乘坐水星Sigma 7升空。Schirra擁有了自己的500C,並向NASA的工程師展示了該產品,然後工程師從一家照相館購買了一臺500C,並對其進行了改裝,使其可以在失重的環境中運行。

哈蘇開發了一種特殊的用於月球攝影的相機,稱爲“哈蘇電子數據相機”或“ HEDC”。在500EL的基礎上,它被用於所有的阿波羅探月Apollo Moon任務,相機機身和鏡頭被遺留下來以減輕重量。每次執行任務後,HEC太空照相機(專爲從月球着陸器拍攝而設計)也被拋棄了。

隨後的雙子座飛行任務也使用了500C,但是NASA最爲感興趣的是電動500EL,這是該相機的2個特殊版本–分別稱爲哈蘇電子數據相機(HEDC)和哈蘇電子相機(HEC)–登上阿波羅11號,記錄了第一批人類在月球上的歷史性着陸。維克多夫婦於1969年7月16日在佛羅里達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出席,觀看載有阿波羅11號、其機組人員和3臺哈蘇的土星V火箭的發射,其中一枚塗銀的HEDC將在月球上使用,2個黑色HEC用於來自指揮模塊和月球着陸器的視角拍攝。

當維克多·哈蘇(Victor Hasselblad)爲自己的鳥類攝影而幻想理想相機時,他絕對想不到自己的相機今後能達到這種高度。

除了使用“幹”潤滑劑和不會脫落顆粒的材料專門製造之外,哈蘇太空照相機還配備了一塊70mm厚的膠捲後蓋(最多可容納200幅)和一個簡單的線型運動取景器,配備了特殊的60mm F5.6 Biogon鏡頭。爲了減輕重量,只有片倉返回了地球,因此仍然有12架非常有價值的哈蘇相機仍呆在月球上(儘管目前看來應該是11臺了,因爲阿波羅17的宇航員貌似帶了兩臺回來)。

從雙子座計劃開始,哈蘇開始使用哥德堡的一組專門工程師接管NASA太空照相機的改裝。

1970年,哈蘇(Hasselblad)推出了一型號,在接下來的三十年中成爲衆多專業相機系統的骨幹。500C / M引入了一些相當小的修改,但最重要的升級是現在用戶也可以更換對焦屏。電動機驅動的500EL / M同時也提供了此功能。

到目前爲止,哈蘇是一家非常成功的公司,已涉足其他多個領域,包括經營一家造紙廠來生產包裝產品。1965年,原始家族企業出售給了柯達,造紙廠出售後,維克多·哈蘇(Victor Hasselblad)成爲瑞典最富有的人之一,同時也是舉世聞名的名人。故事講述了一個海關官員,他看了他的護照,然後擡頭看着它的主人,說:“你和著名的相機同名”。據說維克多對此回答:“是的,我就是相機的本體(Yes, I am the camera)”。

他60歲,現在將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他的相機公司。但是,他繼續積極追求對鳥類攝影的熱情,並在1970年代舉辦了多次有關鳥類的大型展覽。其中之一-1975年在奧斯陸的所有展覽印刷品在第一天就售出,維克多將全部收益捐贈給了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

1976年,他將自己的公司Victor Hasselblad AB賣給了一家瑞典投資公司。Victor直接參與的最後一部相機看到了焦平面快門的迴歸,儘管2000FC也可以與“ C”系列鏡間快門鏡頭一起使用。1977年,它與5個不帶內置快門的“ F”鏡頭一起推出,現代相機設計的唯一讓步是電子控制的鈦合金快門,最終可以達到1/2000秒的最高速度。從相機設計的一開始,這就是維克多的目標。

同樣,2000FC是通過基於CdS的測距棱鏡取景器(Meter Prism Finder)進行TTL測光的全手動相機,需要額外購買。直到1984年,帶有2000FCW型號的自動捲紙器纔可用。相比之下,1976年推出的祿來Rolleiflex SLX具有電動膠捲傳輸和TTL測光功能(使用雙SPD)以及快門優先自動曝光控制選項。

哈蘇採用新技術的保守方法源於Victor對可靠性的癡迷,他從不想重複1600F的失敗經歷,因此,在他去世後的二十多年裡,該公司終於製造了一款全新的地面照相機系統–2002年推出的6x4.5cm格式的自動對焦H1 。

維克多·哈蘇(Victor Hasselblad)的雕像位於哥德堡哈蘇中心(Hasselblad Center)前面的廣場上。它於2006年3月揭幕,以紀念他的誕辰100週年。該中心是哥德堡藝術博物館的一部分,是專門展示攝影作品的空間。

憑藉更多的時間,維克多和他夫人在1978年初前往加拉帕戈斯羣島,這是他很想參觀的地方……不是著名的海鬣蜥,而是稀有的鳥類熔岩鷗。正是在這次旅行中,他表現出一種未公開疾病的最初症狀,隨後於1978年8月5日結束了他的生命。

他享年72歲,他希望將自己的鉅額財產用於建立Erna And Victor Hasselblad基金會,該基金會如今已成爲哥德堡的Hasselblad基金會,以促進攝影和自然科學教育的許多方面發展。

雖然數字成像革命始於中畫幅單反相機的高端拍攝背板,但相機制造商本身大多都爲過渡而苦苦掙扎,並且有很多損失。勃朗尼卡,康泰時和祿來完全消失了,而賓得和富士都曾經停止生產中畫幅膠片相機。

顯然,富士之後憑藉其GFX無反相機重返了這個市場,賓得在2010年憑藉數碼相機機身恢復了其系統。其他長期倖存者是瑪米亞(現已歸飛思所有)和Hasselblad,後者的大股東是無人駕駛飛機制造商大疆集團(DJI)。